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南科大不要滿足于成為第二個北大清華

2016-06-26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南科大目前的改革仍走在國內公辦院校的前列,但其未來的發展不能滿足于成為第二個北大、清華,而是要建成有自己辦學特色和個性的第一個南科大。

  教育部正式批復建設南方科技大學后的首屆畢業生,今年畢業。他們被視為首批具有標志意義的南科大學生。168名學生中,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少部分選擇了就業。

  這所在中國改革開放“窗口”深圳全新打造的公立大學,自2007年籌建起的每一步,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不同期待和關切。一位南方科技大學的老師說,2012級畢業生們的選擇方向,也會成為這所大學改革成功與否的一個標志。

  但在筆者看來,評價南科大的改革是否成功,關鍵要看對南科大的定位與期待。

  如果將南科大定位為在中國探索“自主招生、自授學位”,以及“去行政化,去官僚化”的先行者,那其改革確實已經無疾而終。但如果站在體制內學校 改革角度審視,南科大目前的改革,應該說,還走在國內公辦院校的前列,包括三位一體的招生,實行小班化全英文教學等。但能否繼續堅持改革的勢頭,這取決于 南科大的辦學者,更考驗政府教育管理部門及南科大舉辦者放權推進改革的誠意。

  南科大“自主辦學,自授學位”以及“去官僚化,去行政化”的改革,在2012年全面受阻。這被輿論解讀為步子邁得太大,把改革想得太簡單,因為 這是需要政府部門放權,但政府部門并沒有做好放這么大權的準備——擔心學校不能用好自主權。其實,政府部門的擔憂,對于建設小而精、研究型學校的南科大來 說,大可不必。政府部門完全可讓南科大大膽一試。如果成功,可為我國教改探索出新路;即便不成功,也可相機調整。

  現在,毋庸置疑,南科大已經被逐漸納入傳統辦學體制,但即便如此,南科大還是被寄予改革厚望。那么,現在南科大的改革還會有哪些可作為呢?

  首先是能否通過立法程序制定南科大章程。這是南科大必須解決的問題。

  通過立法程序制定南科大章程,把南科大納入依法治校框架,這是朱清時擔任創校校長的最大愿望,可直到其卸任,也未能實現。至于南科大辦學者和深 圳市政府,已都不再提及。對于一所致力于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大學來說,這無疑讓關心南科大改革者極為困惑,沒有大學章程做依法治校的保障,拿什么來確保南 科大的改革不受人事變化,尤其是校長人選的變化而受到影響。據報道,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南方科技大學中間有近半年的時間沒有校長,學生們 稱,“那是最迷惘的一段時間,覺得整個學校像是沒了靈魂。”

  其次,南科大未來的路怎么走,不能只由校長說了算,必須廣泛聽取教授和學生的意見,充分論證。

  南科大一份規劃顯示,目前南科大擁有12個系科17個理工專業,未來還將建設醫學院、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和創業創新學院等院系。而在朱清時任 校長的2013年,南科大只擁有5個系6個專業。按照這份規劃,南科大已改變了小而精的辦學定位,在走高大全的綜合性大學辦學路線。那為何南科大會改變原 來的定位,而這樣的南科大,除了達到985高校中游水平外,對我國教育改革能起到多大推動作用呢?

南科大未來的發展,不能滿足于建設成第二個北大或清華,而是要建成第一個南科大,一個有自己辦學特色和個性的大學。這是南科大舉辦者和辦學者必須努力去探索求解的課題。這樣的南科大,才會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