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新華網評:高校“冰塊降溫”做給誰看?

2016-07-06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近日,“高校為學生發冰塊降溫”一事在網絡發酵,隨即引發爭議。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學工部副部長張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否認了“炒作”的說法。他表示,學校沒有安裝空調,是因為供電線路無法承受;冰塊由學校出資購買,先后發放28噸冰塊降溫,則是因為學生“有需求”。

  對于高校的這一做法,網友們有的贊同、有的質疑。下面兩種觀點頗具代表性。

  正方

  應給高校“冰塊降溫”點贊

  高校為學生發冰塊降溫的做法,正體現了高校為學生考慮的急迫心情。實際上,該學校除了發冰塊,還將校內有空調的場所開放,供學生過夜。為了消除眾多學生一起在公共場所過夜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學校安排了保安巡邏。顯然,“冰塊降溫”并非是單一的降溫措施。

  “冰塊降溫”只是權宜之計,學校目前正在向柳州市供電部門申請線路擴容,在解決了線路負荷問題后,即可安裝空調。當然,這或有滯后之嫌,但現有供電線路無法承受目前增長的供電需求是客觀的現實,而解決問題總有個過程,因此也并非不可理解。

  在學生們領取冰塊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個意外的“效果”。當學生們相互結伴前去領冰,“熱得不行”的學生坐在冰塊上嬉戲,領取冰塊現場尤如一場嘉年華,以前很少動手的學生現在用工具鑿冰,拎著裝滿冰的桶回宿舍。這樣的體驗,于現在的學生,是不多的,也是以后值得回憶的。

  通過為學生發冰塊降溫,筆者看到的更多是校方于現有條件下的有所作為,有著以人為本的教育情懷和責任擔當。(錢夙偉)

  反方

  高校“冰塊降溫”是“苦情戲”還是“苦肉計”

  盡管校方回應稱“冰塊降溫”屬于自掏腰包買單,“為學生好的事,學校當然愿意出錢”,同時還采取了開放有空調的公共空間供學生過夜等多種措施, 但新聞披露的相關細節還是讓人心生疑惑。報道稱,學校之所以沒有安裝空調,最大的障礙是供電線路無法承受,目前正在向柳州市供電部門申請線路擴容,在解決 了線路負荷問題后即可安裝空調。夏天高溫天氣年年有,線路負荷問題何以一直沒解決?是學校無心解決還是卡在供電部門?

  正如有學生和網友質疑的,兩天買冰塊就花去數千元,這樣的消暑成本顯然并不低,而無論從學生福利改善還是成本角度考量,安裝空調都應該是首選之策。既然學校并未強調沒有安裝空調是經濟承受能力不允許所致,那么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作為與否以及如何作為。

  因此,學校做出“冰塊降溫”這一創意之舉,到底是給學生看,顯示對他們的關心,還是做給供電部門看,顯示自己的無奈?或者借此引起輿論關注,給供電部門施壓,進而促成線路改造?

希望為學生發放冰塊降溫,確如校方回應的那樣與商業炒作無瓜葛。但更令人期待的是,此舉不管“苦情戲”還是“苦肉計”,有關各方都能夠給予足夠重視、反思,并做出積極回應和行動,總不能年年都拿“冰塊降溫”來敷衍學生和輿論吧?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