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了一篇評論《當暴雨已經成災,你還在調侃“看海”》。有人說,調侃城市內澇是圍觀者的權利,但我覺得在巨大的洪澇災害面前,調侃城市 “看海”而不去關注抗洪救災,不僅少有理性,而且可能對抗洪救災產生不利影響。我認為,不但應投入足夠人力物力用于大城市“防海”,也應投入足夠甚至更多 的資源用于鄉村與小城鎮抗洪救災,因為鄉村和小城鎮的洪災往往是更大的危險。
但也有人對我的意見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我開始還有點不解,不過很快想明白了,因為這些人的家鄉沒有遭災,他們不能理解那種急需救援卻 等不到救援的痛苦,因為輿論的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內澇,而不是沿河兩岸的洪水泛濫。那邊都死人了,這邊卻在調侃“看海”,自己沒有遭災或者家鄉沒有遭 災的人,是難以體會到那種心情的。
我的家鄉遭災了,安徽太湖縣的長河決堤了,我看到了冰箱、洗衣機滿大街漂浮的視頻,看到了房屋被毀橋梁垮塌的慘狀,看到被轉移的鄉親蜷縮在安置點,看到救援人員坐在小船上挨家挨戶詢問還有沒有人……昨天,最引人關注的洪災新聞是“6000頭豬得救了”。
新聞說的是,安徽省舒城縣柏林鄉界河村康元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豬場被淹,里面的6000多頭生豬無法轉移,主人與之“揮淚訣別”。接著 好消息傳來,安徽省西商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成立的救援組趕到豬場,調用鏟車等救援用具想辦法將生豬妥善運送出去。很多人說,這是自己看到的最讓人感動的救災 新聞。
6000頭生豬,意味著可能是上千萬元的財產,從血本無歸中得救,真的挺為這家養豬場感到高興。不過,6000頭生豬不能算是洪災中的“豬 堅強”,它們只是當做財產被拯救,而不會是當做生命被拯救。救援的西商集團,最主要的業務就是生豬屠宰,他們和康元農業,也許本身就是業務上的合作伙伴, 這個時候趕來緊急救援,于情于理都順理成章。
有人指責說,政府為什么不去搶救這6000頭豬?我要說,對不起,洪水滔天之時,搶救財產只能是第二位的。大型養豬場的財產是財產,普通民 眾的家庭財產未必就不是財產,看著滿欄的生豬浸泡在水中,確實挺有視覺沖擊力,但是那些用血汗錢建起來的房子,連同房子里的一切被瞬間沖走,即便在新聞中 不具太強的沖擊力,但又何嘗不是“什么都沒了”?
養豬場還可以借用市場的力量救援,但是普通民眾那就真的只能等待政府力量了。歷次的洪災中,很多的人員傷亡都是因為舍不得財產,然后就來不及了。洪水過后,很多人的生活不得不從零開始,這確實是很大的不幸;但是,相比連生命都沒了的最大不幸,至少還有努力的希望。
這個意義上,“洪水來了該不該救6000頭豬”只能是個偽問題。能救當然最好,如果實在不能救,那就只能先救人,企業挽救財產應該盡量選擇 市場的方式,而不是行政的救助。洪災面前,我既關心大城市里的“防海”,我也關心6000頭豬的命運,除此之外,我不能不關心滾滾洪水中的那些普通人和他 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