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檔,中國電影票房低迷,被寄予“救市”厚望的《盜墓筆記》近日上映,以首日破2億元、4天破5億元的票房創下了這個暑期檔最佳票房成績。而各種批評甚至嘲諷的聲音也紛至沓來,如“沒有忠實原著”“劇情空洞”“‘小鮮肉’演技差”等。
從早些年的《英雄》《無極》到去年的《九層妖塔》《尋龍訣》,再到如今的《盜墓筆記》,批評始終如影隨形。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鏡子、良藥,筆者也曾對中國電影提出過各種批評,但今天想說的是,對中國電影應適度寬容。
寬容不是放縱,呵護不是溺愛。對于一些“主觀惡意”的問題,比如票房造假,不僅輿論應群起而攻之,相關部門還應進行嚴厲處罰。但對一些創作中的問題,包括剛剛起步的類型片,不應過多苛責,應著重增強批評的建設性。
中國電影產業處于成長期,《盜墓筆記》等國產奇幻冒險片剛剛起步,我們需要給予其鼓勵與呵護。記得去年導演陸川曾頗為感慨地說,拍了《九層妖 塔》后才知道,中國電影工業的基礎有多么薄弱,因為一些特效技術國內竟然沒有一個人懂。讓他欣慰的不是通過拍《九層妖塔》掙了多少票房,而是為中國電影培 養了二十幾個特效人才。《九層妖塔》《盜墓筆記》等電影開拓了國產商業類型片的種類,首先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為中國電影產業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 驗、打下了基礎、蹚出了一條路,我們應為其“點贊”!《九層妖塔》開創了國產電影的“好萊塢模式”,《盜墓筆記》則在電影美術風格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比 如精致的服裝道具設計。點滴進步值得肯定,因為每部影片的點滴進步最終都會成為中國電影走向成熟的鋪路石。
需要看到,中國電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與成長期的孩子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一樣。談起中國電影,一些人言必稱好萊塢,但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的差 距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理性看待。在電影技術層面,好萊塢在運用微縮模型和定格動畫拍《金剛》時,中國電影尚處在《馬路天使》《中華兒女》的階段。當 1991年導演卡梅隆熟練運用CG技術拍出《終結者2》時,我們在用人海戰術拍攝《南征北戰》。如果處處以《阿凡達》的標準來要求《盜墓筆記》等中國電 影,近乎苛責,因為不僅中國電影現階段達不到《阿凡達》的水平,大多數美國大片也很難達到《阿凡達》的高度。
當然,電影人對觀眾同樣也要寬容,面對觀眾的吐槽不可意氣用事,一些電影人“你行你上”的態度只會惡化中國電影的整體生態。面對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是正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