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新華網評:保健品假溫情揭示養老真問題

2016-09-11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這是一則讓人感到痛心又有些許尷尬的新聞。

   7日,山東衛視《調查》報道了深圳一個老人被保健品銷售公司忽悠,4年里花了60多萬買保健品,整個房子到處都堆滿了,鬧得與兒女反目。為了治病,這老人 每天還吃七八種保健品,但最終導致病情惡化,自食惡果。保健品銷售公司是怎么忽悠這些老人買保健品到了癡迷的地步呢? 記者經過半個月的臥底暗訪,在濟南人康科技養生館拍攝到了一家保健品公司忽悠老年人的全過程。

   這個騙局其實并不復雜,媒體也多有披露。所謂騙術不外乎“噓寒問暖”“旅游兜售”“現金返還”,打“免費牌”“專家牌”“親情牌”,如此等等。但是,即便騙術不新,仍然有大量老人上當受騙。

   這不得不令人深思。騙子并不高明,他們之所以容易得逞,在于找準了老人的軟肋。這些軟肋,有的是普遍性的,比如貪圖小恩小惠,比如對疾病的懼怕,這是人性的弱點,不必苛責老人;還有的則是深層次的原因,比如,老人情感的孤寂,老年生活失之單調,子女的精神贍養缺位。

   進一步看,保健品銷售的假溫情,擊中了當前中國老年人生活的深層次問題。

   中國在逐步走入老齡化社會。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12億,占 總人口的15.5%。其中,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離家后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總數的一半。當億萬老人步入人生的黃昏時,他們的子女可能還在為生活奔波。很 多人沒有多少機會和時間陪一陪老人,和他們說說話。而這正是藥品推銷、保健推銷者的長項。在他們的“糖衣炮彈”攻勢下,老人們紛紛淪陷,令人遺憾卻并不奇 怪。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給傳統的家庭式養老帶來巨大壓力。家庭養老成為許多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隨著我們步入現代社會,傳統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斷被解構,人口流 動加劇和家庭生活的變動成為常態,基于傳統倫理的家庭式養老越來越顯示出其不足。此時,基于現代契約關系的社會養老重要性凸現。

   但目前來看,與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相比,我國的社會化養老發展顯得滯后。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間不長,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準備不足,導致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仍 不夠健全,養老院建設等相應投入不足,對社會養老機構的監督管理不夠等等。當傳統的家庭養老存在不足甚至缺位,而社會化養老卻發展滯后,勢必出現養老的真 空和困境。不算新鮮高明的保健品銷售騙局,忽悠大量老人上當,以生動而殘酷的案例折射出了養老中存在的問題。

當然,要解決老年生活的上述問題,除了要完善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目前還有迫切的事要做。比如,執法部門加大對銷售假劣保健食品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完善 相關的監管機制,營造社會共治局面。養老,不但是一個經濟社會命題,也是一個文化倫理命題。這個終將是我們每個人要面臨的嚴肅課題,在保健品公司的騙局 中,已經不經意地顯露于我們眼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