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北京醫院預約專家號難求 超百萬普通號源被閑置

2011-10-19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普通號、非重點科室號源“遇冷”;不少市民已成功預約仍現場排隊,造成號源浪費

    

    6月20日,一名專家正在給114電話接線員解答掛號問題。114預約掛號統一平臺自7月28日啟用以來,在30家三級醫院投放的182萬個號源中只有約1/3被成功掛出。

    “我已經通過114約上了6天后的號,但還是想來醫院碰碰運氣。如果現場排上了,預約的號就算作廢了也不可惜。”北京市民郭女士如是說。114預約掛號平臺啟用以來,持郭女士這種看法并“爽約”的人不在少數。

    按照北京市衛生局的最新統計,114預約掛號統一平臺自7月28日啟用以來,在30家三級醫院投放的182萬個號源中只有約1/3被成功掛出,這意味著超100萬號源被閑置。這些閑置的號源主要是各大醫院的普通號和非重點科室號,大量的就醫需求都“聚焦”在知名專家、熱門科室上。

  平臺運行后掛號“長龍”縮短

    10月14日10時許,北京市宣武醫院掛號大廳,人群被窗口分流出一道道隊列,不少花白頭發的老人站在隊伍里等候。“老城區,這片兒居民就認這個醫院。”69歲的郭女士患有高血壓,到醫院想做個復查。在114預約掛號平臺運行之后,該醫院的掛號“長龍”有所縮短。

    對于北京市朝陽醫院,這種變化更加明顯。即使是早晨8時的“高峰”時段,隊伍也不像過去一樣蜿蜒半個大廳了。“效果非常明顯。”朝陽醫院醫務部一名負責人表示,醫院已將就診時段細化到了1個小時,也就是說病人可以預約8時到9時,或11時到12時之間來看病,這樣通過預約掛號就診的人群就被均勻“切分”到了不同時段。

  “現場排上了,預約號作廢也不可惜”

    不過記者發現,部分市民仍然更信賴現場排隊,甚至已成功預約上的號源都棄之不用。

    郭女士說,自己已經通過114約上了6天后的診療,但還是抽了個空,希望到醫院碰碰運氣。她表示,預約上號之后心里就有了“底兒”,但總覺得到現場排隊更有把握,“如果現場排上了,預約的號就算作廢了也不可惜。”

    在兒童醫院,這一幕也時常出現。“都已經預約上了,人還是要跑到現場掛一趟號。”兒童醫院工作人員稱,有的患者到現場看上病之后,原來預約上的號就不管了,也不去取消,造成資源浪費。經統計,有1/3已成功預約出的號被“爽約”。  

  ■ 調查

    知名醫院普通號源也回收

    三甲醫院非重點科室的號114平臺“基本沒人掛”

    近日,記者通過對朝陽、同仁、兒童、安貞等多家大醫院的調查發現,這些大醫院均將80%的號源投放給預約掛號,包括114平臺預約和診間預約。其中,投放到114的號源約為40%。

    但各家醫院每天都有很多投放在114平臺上的號源,由于未掛出而“回收”。同仁醫院表示,按照8月份的統計數據來看,大約有60%號源從114平臺“回收”。

    據多家醫院反映,普通號成為預約平臺上的“滯銷品”,難以掛出。一知名三甲醫院人士表示,醫院一些“小”科室、非重點科室的號,放在114平臺上“基本沒人掛”。

    北京市衛生局表示,平臺30家大醫院中,協和、阜外等少數醫院能保證連普通號都預約出去,即使像北大醫院、北醫三院、積水潭醫院這樣全國知名的三甲醫院,除個別熱門科室外,號源均有剩余。

  ■ 釋疑

    未掛出的號“去”了哪里?

    轉至其他預約掛號形式,如醫院窗口預約和醫生間互約

    北京市衛生局此前規定,為了保障預約掛號效果,對于醫院已投放在114預約掛號統一平臺上的號源,如未掛出,醫院也不得私自將號源轉給其他網站等平臺,醫生自己的號也不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轉到其他渠道。

    記者從多家醫院獲悉,對于平臺上閑置、需進行“回收”的號源,會轉至其他預約掛號形式,比如醫院窗口預約和醫生間互約。

    有醫院指出,號源從預約平臺轉至醫院窗口之后,一般會很快被掛出。“畢竟有很多外地患者還不了解預約掛號,會直接到窗口排隊。”而且,到醫院掛號的很多患者更急于看病,不會“挑剔”是否為專家號。

    ■ 焦點

    【掛專家號難】 “頭一次就診 直接就看專家”

    記者從同仁醫院了解到,在上月掛出的眼科號中,專家號比例達到近70%,普通號只有33%。“很多患者頭一次就診,直接就看專家。”兒童醫院的工作人員說。

    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則稱,是否看專家是病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權選擇最好的醫生為他服務,不應被制止。”

    “作為病人,對自己的疾病是缺乏判斷力的。”朝陽醫院醫務部一名負責人稱,從醫務工作者理性的角度看,會覺得病人掛普通號實際上就可以,但病人一方面醫學知識欠缺,一方面擔憂自己的病情,勢必希望水平盡可能高的大夫為自己診治,“這種思維習慣會長期存在。”

  回應 初次看病時盡量掛普通號

    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毛羽建議,患常見病的市民初次看病時盡量掛普通號和專科號。做完相應檢查化驗后,由首診醫師根據病情進行復診預約,或直接預約上級專家號及相關專業號。朝陽醫院相關人士建議,應借鑒國外患者就醫先找“家庭醫生”的方式,引導患者有病可以先到社區就醫。

    【掛熱門科室難】 “扎堆”熱門科室造成冷熱不均

    眾多患者“扎堆”一些醫院的熱門科室,造成就醫的“冷熱不均”,也是令大批“非熱門”科室號源閑置的重要原因。在114平臺上,同仁醫院眼底科1月中旬的號都已經約滿,而友誼醫院的眼科可輕松約到本周的號。

    同仁醫院一人士表示,對于不同大醫院的同樣科室,面對普通患者時診療能力不會表現出顯著差異。朝陽醫院相關人士則認為,實際上現代醫學診療注重的是團隊效應。很多例子都說明,一個醫生不能解決的問題,能夠通過討論、會診、層級轉診等方式解決。這也說明,如果患者遇上疑難雜癥,還是應選相應醫院的重點科室,因為這些科室團隊成熟,治療技術研究深入,專家經驗豐富。

  回應 大醫院同級醫生差距不大

    北京市衛生局分析,從114平臺數據分析看,整體掛號并不難,但某些醫院的熱門科室確實面臨掛號難。對于這種某家醫院的熱門科室長期處于“掛滿”狀態的現象,北京市衛生局建議,目前114平臺上已經集納了30多家大醫院,便于患者查詢各家醫院的科室,可以嘗試其他醫院的同樣科室。目前北京三甲醫院同一級別的醫生水平差距并不大,患者不必只認準一家醫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