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放滿了大學生募集來的電腦。昨日,順義半壁店青紅藍小學愛心電腦室啟動了。
如果我們足夠努力,會不會有一天,電腦傳愛能像支教一樣,作為一個品牌公益項目走出北京走向全國?當那些不得不離開父母的農民工子女回到家鄉,他們的家鄉會不會也有一個行動叫做電腦傳愛,讓他們從那里獲贈一批電腦,在家鄉農村的學校里建起機房?
如果我們足夠努力,至少可以告訴孩子們,同為城市的一分子,你們沒有被冷落在一隅,無論明日如何,無論路在何方,無論怎樣前行,我們與你們同在。
——“電腦傳愛行動”高校志愿者
2009年,清華大學學生教育扶貧公益協會的一次支教活動,讓協會里的一群大學生發起了“電腦傳愛行動”,內蒙古太仆寺旗農村小學靠清華校內募集的電腦建立了微機室。
同年12月,“電腦傳愛行動2010”啟動,并把目光轉向一直以來被遺忘在城市中的地方:農民工子弟學校。
今年,“電腦傳愛2011”發起“高校聯盟”,聯合北京15所高校走入周邊社區,募集電腦。
緣起
被遺忘在城市角落的明日花
昨日,順義半壁店青紅藍小學愛心電腦室啟動了,37臺電腦,雖然都不是全新的,但卻結束了學校沒有電腦課的歷史。
“有游戲嗎?”“老師,這個怎么玩?”……盡管電腦課要下周才開始,但孩子們已按捺不住,鉆進了電腦室搶位子。站在他們身旁指導的,是一群給他們帶來電腦的大學生哥哥姐姐,他們來自15所高校。
青紅藍學校不到400名學生,老師說,因為家庭環境等原因,絕大多數孩子沒接觸過電腦。
北京打工子弟小學規模大部分在300人至500人,超過1000人的不過十幾所。公益組織“新公民之友”的張麗紅表示,在北京,能讓學生用上電腦的打工子弟學校只有約10%。
在北京市正在逐漸關閉農民工子弟小學的背景下,今年,志愿者和“新公民之友”取得聯系,獲悉5所學校急需電腦。6月,這群大學生們冒著暑期高溫,分頭行動,進行實地調研。
調研就像上個世紀黑白電影的回放,讓志愿者們心里震驚。
“雖然有心理準備,可觸目驚心的事實還是深深震撼了我們。”在志愿者眼里,5所農民工子弟學校硬件和軟件與公辦學校都有天壤之別。教學落后,沒專業老師授課,機房大多徒有其名,電腦年久失修,校方無能為力。
但在打工子弟小學“一機難求”的同時,我國每年淘汰的電腦約有500萬臺,大多被當作電子垃圾被焚燒、填埋。
作為“電腦傳愛行動”的志愿者,清華大學大二的陸昕清說,由于學生畢業、實驗室機器換代等原因,校園里每年都會有一大批被淘汰的電腦需處理。
這一切催生了學子們的電腦傳愛行動,“我們給不了孩子們未來,但可以用電腦帶他們認識世界,帶他們擁抱明天。”
募捐
聯合14高校社區募集電腦
今年,“電腦傳愛行動”走過第三年,為了挖掘更多電腦資源,學生們開始走進學校周圍的社區,募捐時間也從暑假擴展到全年。
2月15日,離開學還有半個月,清華扶貧公益協會的學生們就陸續趕回學校,與社區談合作。經過幾次碰壁,學生們沒有退縮,而是用耐心的解釋和堅持贏得了清華周圍9個社區的“通行證”。
在社區取得成功后,他們開始考慮將社區募集的新模式復制到更多的高校。
5月29日,15所高校的志愿者們聚集清華,這是個標志性的一天,電腦傳愛行動的志愿者隊伍在壯大,陣地在擴張。
一周之后,“電腦傳愛”的150多名志愿者將募集行動開進11個居民社區。
但就是這一天讓陸昕清印象深刻,他的“戰友”被潑了一盆冷水。小陸說,那天他去地質大學附近社區的捐贈點巡視,看到有個人正在訓斥學生:“你們大學生搞這個事情是沒有前途的,沒人會給你們捐電腦。” 在場的學生們灰頭土臉,情緒失落。
那天下來,學生們只募集了不到40套電腦整機,大大低于之前的預想。這樣一個募集成果讓大部分隊員失望。
2/3的業余時間投入,饑一頓飽一頓,賣苦力把電腦搬上搬下,為什么還得不到人的理解?
一路走來的艱辛,讓有的學生離開了,但陸昕清說,“電腦傳愛行動”的核心團隊一直都在,團隊的新生力量每年都在增加。“這就是我們的事業,無論曾經失敗還是成功,我們決不能回頭。”
支教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教電腦
不光捐電腦,年輕的志愿者不想讓他們辛苦募集的電腦成為擺設。他們想通過支教告訴孩子們,作為城市一分子,孩子們并不孤獨。
“電腦傳愛行動”又在清華等高校開始招募支教志愿者。
走進打工子弟學校后,志愿者張璐感覺,需要做的太多,但大學生志愿者能力可及的太少。孩子們對于知識的渴望非常強烈,電腦世界的未知對他們充滿著吸引力,但志愿者能帶給他們的也只能是每兩周一次的課程,講解一些淺顯的普及知識。
“我們時間畢竟有限,只能利用課余時間來支教。”清華大學大二學生劉志成說,他們的支教,也只能選擇距離相對較近的學校開展。而“電腦傳愛行動”的統籌策劃目前仍是清華大學學生教育扶貧公益協會,其他參與學校主要是進行募集工作。他們希望,今后這個項目能在各個高校獨立運行起來。
目前,這個由大學生發起的“電腦傳愛行動”,已為北京的7所打工子弟學校捐贈電腦共計200余臺,并提供科技支教40余次。
■ 辛酸故事
學校被拆電腦被賣
公益之路總是充滿坎坷。
6月下旬,北京市集中取締非法打工子弟學校。太和小學,這個“電腦傳愛行動”志愿者支教了一年的地方,變成一片廢墟。
“電腦傳愛”的隊員們想到了那批歷盡千辛萬苦募集來的電腦,太和小學沒了,還有幸存下來的農民工子弟學校,那里的孩子需要這些電腦。但當他們打電話聯系太和小學校長時,對方的答復讓他們震驚、難過:“電腦已經被收破爛的收購了,不可能再還給你們了。”
隊員們不愿接受這個事實。為了那30臺電腦,他們在去年夏天付出了太多辛勞。
于是,隊員們開始了辛酸的維權之路。
咨詢律師,聯名寫控告材料,從派出所到刑偵隊,他們付出種種努力。但失敗從一開始就不可避免。由于對法律的無知,去年在向太和小學捐贈電腦時雙方不曾簽訂任何協議。最終,大家只能無奈放棄。
此后,“電腦傳愛”行動立即與其他兩所受捐學校簽訂協議,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避免太和的悲劇再次發生。
這樣一個公益項目,正隨著這群大學生一起,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