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全國首個跨省市供熱 三河熱源今起溫暖通州

2011-11-0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在三河熱電廠,工人檢查熱網加熱器的工作情況。    

    今起,河北三河熱電廠的余熱將流向緊鄰的北京通州區。今年冬天,通州居民三分之一的供暖將由外埠提供,這是全國首個跨省市供熱項目。今后,北京還將探索域外引熱模式,實現多地共贏。

  三河熱可覆蓋1/3通州

    昨天,在河北省三河市神華國華三河發電有限公司中控室,總經理張順劍告訴記者,“管道內注水基本完成,5日起將抽取高熱蒸汽注入供熱管道內,逐步提高管道內水溫。8日以后試暖,15日起正式供熱。”

    今年冬季,三河熱電廠為通州供熱面積可達到760萬平方米,相當于通州1/3的供熱將由這個域外電廠提供。

    2005年,三河電廠擬建二期工程,北京市發改委獲悉后,提出二期工程建設熱電聯產機組,將發電余熱引入北京通州的方案。這個方案最終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支持,修改后的方案不僅將電廠能源利用率由35%提高到55%,還為通州提供清潔而穩定的供熱保障。

    “三河熱電廠輸熱管線連接了北京和河北兩地,是國內首個跨省市供熱項目。”北京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高新宇說,這個項目總投資達到22億元。僅潮白河等河流就穿越了6次,穿越京哈高速等道路5次,穿越京秦鐵路3次。此外,還遭遇了流沙層、淤泥層、卵石層、垃圾回填區和地震斷裂帶等多處復雜地況。

  域外引熱替代90座小鍋爐

    “三河熱引入通州后,替代了90座燃煤小鍋爐,可以解決分散小鍋爐供熱能力不佳等問題,同時,對通州環境也是非常大的改善。”通州區市政市容管委副主任胡大為說。

    2008年,在明確三河引熱方案后,市發改委調整通州新城供熱保障方案,將原計劃新建6座大型燃煤供熱中心的方案,調整為以三河電廠發電余熱為基本熱源,配套建設2座燃氣鍋爐房和1座燃煤供熱中心。新方案意味著,今后每年將減少通州本地燃煤量6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60噸。

    通州同時建起的玉橋、竹木廠兩處調峰燃氣鍋爐,將可起到尖峰調節作用。“在最寒冷時,燃氣鍋爐將啟動,為三河熱升溫,保證居民家庭的供暖溫度。”

    據了解,以往通州城區分散的燃煤小鍋爐供暖,有時室內溫度僅為16℃,集中供熱后室溫可高于本市的供暖標準。

  以買代建解決供熱瓶頸

    “25公里內,是熱電廠比較經濟的服務半徑。”張順劍介紹說,三河熱電廠出水溫度將達到130℃,經過22公里的管道運輸后抵達通州。據預測,每10公里溫度將損耗1℃,到達通州新城溫度損耗2℃左右,并不影響居民家庭供暖。

    張順劍透露,三河電廠將建設三期工程,將來也有一部分用于北京供暖。到“十二五”末,整個通州區將有440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供熱由三河熱電廠承擔。

    “以買代建”方式,是北京供熱改革正在探索的新模式,政府通過購買熱能代替自建熱源,不僅提高了周邊電廠利用率,同時解決北京地區供熱瓶頸,實現了兩地雙贏。

    高新宇表示,北京市正考慮在部分地區推廣通州外域引熱經驗,在從河北引入熱源為本市區縣臨近河北的重點鎮提供冬季供熱。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