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偉業》、《竊聽風云2》、《最愛》……今年,一部部國產電影屢屢創下令人矚目的市場佳績;而更令人驕傲的是,這些取得口碑、票房雙贏的國產大片,全部誕生在北京。近年來,北京的電影產業迅速崛起,成為華語地區新興的電影生產中心,更享有“東方影視之都”的美譽。
最近十年,中國電影產業飛速發展,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三,市場容量接近全球第二。北京則是整個中國電影的領頭羊,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據市廣電局統計,近兩年北京的電影產量持續遞增,2010年全國故事片的產量為526部,北京生產的故事片達到270部左右,占據半數之多。今年,在國內影響最大的國產影片也主要出自北京。
除數量之外,在京出品的影片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呈現主流化、類型化、風格多樣化的格局。2010年,高票房影片不斷增多,《十月圍城》、《山楂樹之戀》、《非誠勿擾2》等一大批影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票房成績,并贏得觀眾的口碑。特別是《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兩部電影,更是獲得6億元以上的單片票房,創造了國產片的新紀錄。
進入今年,北京的電影人們繼續發力,又推出了一批社會認知度和經濟影響力雙豐收的影片。《建黨偉業》、《新少林寺》、《楊善洲》等影片票房成績驕人;《白蛇傳說》、《畫壁》又雙雙在剛剛過去的國慶檔票房破億;在將要到來的賀歲檔,分別由星光國際、新畫面、博納國際影業等北京影視公司出品的《鴻門宴》、《金陵十三釵》、《龍門飛甲》、《大魔術師》等影片,還將掀起又一陣觀影熱潮。
北京之所以能夠出品如此眾多具有較高影響力的電影,與其產業布局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全國70%以上的影視公司、發行公司和后期制作單位也都在北京云集。這些中國電影的骨干企業,不僅形成了完整的電影產業鏈,還建立起具備更多產業功能的生產制作基地。另外,華誼兄弟公司、博納國際影業、光線傳媒等在京影視公司,還成功地實現了上市,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提升電影生產的實力。
蓬勃發展的北京電影產業,吸引了更多的電影人才在這里發展和創作。過去20年,隨著華語電影中心逐漸從香港地區轉移到北京,大批電影人選擇北上。如今兩岸三地60%以上的影視名流都匯聚在北京,吳宇森、徐克、陳可辛、陳嘉上、劉偉強等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的導演,不僅在北京定居生活,還在這里設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今年4月,北京成功地舉辦了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向世界展示了北京在當今電影藝術領域中的影響力;未來,北京還將繼續努力打造“東方光影之都”,邁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