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北京西城區天橋街道志愿服務對接居家養老

2011-12-02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王大春來到張淑婉大媽家中為她理發。

    昨天(1日)上午,西城區天橋街道志愿服務者王大春帶著自己剪發的工具,早早地來到留學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76歲的張淑婉大媽家中,為老人修剪頭發。張大媽告訴記者:“七八年了,無論刮風下雨,只要給大春打電話,他馬上就過來給我理發。住在天橋街道的孤老、重殘和貧困戶,大春理發都不要錢。”

    在天橋街道,像王大春一樣志愿服務的人不在少數。志愿者們通過理發、修腳、修小家電、餐飲、法律、心理咨詢等20余種項目,為地區“居家養老”做出自己的貢獻。

    如今,老齡化趨勢逐漸增大,就天橋地區而言,60歲以上老人已達到1.2萬余人,占地區常住人口的21.6%,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遞增。為老服務工作逐年加大,如何緩解為老服務帶來的壓力,天橋街道居家養老辦事機構,把持續發展了28年、影響力凝聚力極強的天橋街道志愿服務品牌和個人,納入到居家養老服務范疇中。

    李金明是清華池修腳技師。1983年開始參加了天橋街道發起的“學雷鋒送溫暖貼心人服務隊”,上門接送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和殘疾人來浴池洗澡、理發、修腳。李金明告訴記者,有一件事,至今讓他刻骨銘心。一位盲人大叔是李金明的老主顧,老人是五保戶,沒有什么經濟收入,全靠政府救濟。多少年來,李金明都定期蹬著三輪去接他到浴池,為他搓澡、修腳。每次接送老人時,老人都特別高興。

    “一天,我去看望老人,老人靜靜地躺在床上,伸出手,把我拉到跟前,對我說:‘我就要走了,我會保佑你,愿你好人一生平安。’說著拿出一個紙包對我說:‘這是我積攢了一輩子的2000塊錢,送給你這個好人。’我婉言拒絕了老人。”跟記者說到這時,李金明哽咽了。“回到家后我想,許多孤獨老人需要社會的幫助,需要親情。能夠在這些孤獨的老人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陪伴著他們,為他們做些事情,這是我的責任啊。”從那時起,李金明下定決心,要像雷鋒那樣,把所有需要幫助的老人都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一樣,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天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在居家養老工作中做到與志愿者相結合、與街道機關干部月末志愿服務日相結合、與社會單位志愿服務相結合。突出天橋志愿服務優勢,增加“居家養老”項目和內容,能夠集結社區有力資源,形成共建、共融、共謀、共濟的“居家養老”工作態勢,使百姓得實惠。

    目前,天橋街道共有1838人享受居家養老(助殘)服務,其中居家養老1658人,助殘180人。現有服務商37家,其中餐桌類服務商8家,托老(殘)所2家,服務類服務商27家。街道形成了“地區共謀、單位共建、社區共濟、百姓共享”的“四共”居家養老工作態勢,配合“金手杖撐起生活風帆、社區情溫暖夕陽無限”等活動,讓居家養老事業在地區普及和全覆蓋,與志愿服務形成無縫對接。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