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歲了,張連成干了件挺“瘋魔”的事:蹬自行車轉遍密云縣城大小公交場站,最后竟搗鼓出一本交通手冊。
這本手冊名為《密云縣交通便覽》,上面匯集了密云縣36條公交線路。去往全縣各鎮村,各景點、景區,乃至平谷、大興、昌平等周邊區,怎么坐車,翻開圖冊,一目了然。
“實用,方便。”看到這本手冊的人幾乎個個稱贊?烧l也沒想到,編這本手冊的竟然是一位82歲高齡的老人。
“一開始沒想這么多,就圖自個兒出門方便。”聊起編這本小冊子的初衷,頭發花白的張連成對記者實話實說。去年夏天,他和老伴打算去司馬臺長城游玩。臨出門,跟人打聽在哪兒坐公交車。結果,問孩子孩子不知道,問鄰居鄰居不知道,問老哥們兒老哥們兒也不知道。“問了一大片人,到最后,好不容易才找著了。”
后來,去遙橋峪民俗村這樣;去番字牌村也這樣。張連成有點坐不住了,“在密云生活了大半輩子,怎么連路都不認得了?”
也難怪他“不認路”。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密云縣城一天一個樣兒。路多了,公交線路自然也多了。從1991年老人剛退休時的寥寥幾條,增加到現在的54條。不僅縣城里,連鎮里村里都通上了公交車。這么多的線路,別說是像張連成這樣的高齡老人,就算是年輕人也記不全乎。
打那以后,張連成總喜歡到公交車站溜達,看看都有哪些公交線路,省得出門臨時“抓瞎”。幾個站點轉下來,張連成腦子里忽然蹦出來一個想法:全縣這么多老年人呢,估計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坐車“犯迷糊”,不如我把這些線路全記下來,想個法子,讓大伙兒也知道知道。
下定決心后,第二天一大早,張連成就蹬著自行車出門了。正是七八月份天兒最熱的時候,老人從所居住的行宮小區出發,挨個街道捋,看到有公交站牌就下車,把站牌上的線路名稱、途經站點全記到小本上。一天跑下來,臉曬得通紅,衣裳全濕透了。
“手抄站牌,這個辦法太笨。”張連成忽然想起自己在老年大學學過數碼攝影,“家里現成的數碼相機,拍下來多好!”于是,張連成就變成了密云縣城里最老的“拍客”,看到公交站牌,就拍起來不住手。
雖說身子骨挺硬朗,但畢竟已經年過80了。老伴不放心,可攔又攔不住,每次出門都要嗔怪兩句。有一次,老張出門,路上不小心車胎被扎,推著車走了兩里多地,才找到修車的地方,到家已經快下午一點。老伴問他圖什么,張連成呵呵一樂,“這點小事,就全當是鍛煉身體了!”
從去年夏天到今年春天,張連成跑遍了縣城大大小小幾十條街道,甚至離縣城比較近的三四個鄉鎮也騎車轉了個遍,“拍”下的公交線路多達36條。
“站牌上標的線路到底準不準?”較真兒的老人決定選擇部分線路親身體驗一下。密1路、密6路、密11路……從始發站坐到最后一站,挨個站點核對。站點沒錯,張連成卻發現,去往番字牌的60路和通往四合堂的63路公交車,由于是剛開通線路,沿途沒有設站牌。“去哪兒,在哪兒停,大伙兒都不知道,多不方便!”老人回縣城后,趕緊騎自行車到客運公司反映。沒過幾天,站牌全安上了。
前不久,張連成帶著自己拍的厚厚一摞公交站牌照片,找到了密云縣老干部局。老干部局出資,把這些照片編輯成《密云縣交通便覽》圖冊,并出版印刷了1000多冊。短短幾天,就被縣里的離退休老人一搶而空。最近還有外單位找上門,請求加印。
“老張給大伙兒辦了件好事,以后出門上哪兒玩,帶著這個可方便多了!”81歲的離休老人孫乃林說。
聽到人們的稱贊,張連成連連擺手,“就是做了點兒力所能及的小事,發揮余熱,發揮余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