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綦江區康居雅苑2號樓B幢5樓,老人蜷縮在過道地鋪上。 記者 肖祥丹 攝](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81/124/961/62520826.jpg)
昨日,綦江區康居雅苑2號樓B幢5樓,老人蜷縮在過道地鋪上。
84歲的綦江老人何大興有6個子女,如今他卻無家可歸。1月26日,幺兒媳按之前簽訂的協議,將何爺爺送到小女兒家贍養,不料小女卻不接納,無奈老人只好在小女兒家門口的樓道上睡了4天3晚。令人寒心的是,目前幾個子女都不愿去接父親回家。昨日,浸水社區居委會主任杜長其透露,他們已將老人送往通惠醫院安置。此外,他們正在整理材料,由社區替老人起訴何爺爺的6個子女。
夜宿女兒家樓道3晚
昨天中午12時,記者來到綦江區康居雅苑2號樓B幢5樓,一個頭發斑白的老人蜷縮在地鋪上,瑟瑟發抖,一股寒風透過樓道上的窗戶吹進來,老人半瞇著雙眼,雙手顫抖地拉了拉身上的被子,試圖將臉埋進被窩獲取溫暖。
老人告訴記者,他叫何大興,今年84歲了,有2兒4女,6個子女按月輪流贍養他,目前應該小女兒何光智贍養,后者不知為何不露面,他只好睡在何光智的家門口。
“何大爺太可憐了,已經在樓道上睡了3晚了。”鄰居王先生是6樓住戶,他指著5-4的門牌號介紹說,這就是何光智的家,老人是正月初四上午被幺兒媳封傳勇送過來的。不過那時,何光智已經沒在家了。
王先生稱,早在正月初二,何爺爺便被幺兒媳封傳勇送來過一次,但因約定的時間未滿一個月,當天下午便將老人接回家了。而就在當天上午,封傳勇的兒子過來送老人生活用品時,何光智開門望了一眼便和丈夫拿包外出了,至今也沒回過家。就這樣,何爺爺在何光智家門口躺了4天3夜。
寒風中老人凍得發抖
記者看到,何爺爺因腿腳不方便,吃喝拉撒都在樓道上,為了讓臭味散出去,過道上的窗戶白天要開著一段時間,寒風不時地從窗戶中吹過,冷得何爺爺瑟瑟發抖。
“從前,我那么辛苦地把他們撫養長大,如今他們卻這樣對我。”何爺爺流淚告訴記者,他心里十分難過和寒心,從初四到昨天上午,他住在小女兒門口幾天了,其余5個子女也沒有來看過他一眼。對于小女兒的如此之舉,他無奈地感嘆“沒辦法!”3天里,他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翁女士是6樓的住戶,她告訴記者,初五時,她在小區外偶遇何爺爺的幺女婿,便走上前說,“你岳父在門口睡了一晚上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希望你把老人接進屋。”誰知道,何爺爺的幺女婿卻開著摩托車一溜煙地跑了。
熱心鄰居給老人送飯
社區工作人員和鄰居的關心和照顧,讓何爺爺收獲了少許的溫暖。何爺爺說,身上蓋著的兩床被子是社區工作人員從他大兒子家抱過來的,面包和奶也是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好心的鄰居則給他送來熱騰騰的飯菜。樓上住戶傍晚回家時,會將樓道上的窗戶關了,讓他少吹點冷風。
浸水社區居委會主任杜長其告訴記者,2008年起,何大興6個子女形成口頭協議,輪流贍養父親一個月,然而去年12月,何大興的子女在贍養問題上出現了分歧,也曾導致老人睡2晚樓道。經過文龍街道和社區的協調,去年12月29日,他們召集了老人的子女開會,沒到場的也電話聯系了。最后擬定一份書面協議,老人由6個子女輪流贍養,每人贍養一個月,何光智也在協議上按了手印。若按農歷,今年大年初二幺兒家贍養結束,應轉由何光智贍養,但何光智卻認為應該按新歷折算,正月初六起才該由她贍養父親。于是,何大興在大年初二被送到何光智家后,又被幺兒媳接回家住了兩天,正月初四,幺兒媳再次送老人到何光智家,豈料,何光智不接納,人也離開了家。
子女反應
幺女:我得到的太少不可能接納父親
經過多方打聽,記者聯系上了何光智,她激動地說:“(父親)死在門口都不關我的事,我啥子都沒得到,何光春(老人幺兒)得到那么多,我得到的太少!我不可能接納父親”。何光智情緒激動不愿多說,匆忙掛斷了電話。
隨后,記者聯系上老人的三女兒何光秀,她說,妹妹何光智曾跟她講過原因,妹妹的戶頭在父親處,因當地搞開發,占了土地,有一部分房款。去年12月29日在社區協調此事,妹妹不滿自己的60平方米的2萬余元房款被收回,由父親和何光春分了。妹妹還說父親以前還拿過十多萬現金給何光春,覺得心里委屈。何光秀還表示,她家住渝中區,事情沒有解決好,目前她也不敢去接父親。
隨后,記者撥通了何爺爺四女兒何光鳳的電話,接電話的是一男子,該男子自稱是何光鳳的妹夫,對于老人睡過道一事,他表示不關他的事,(到時候)上法庭便是;大女兒何光群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二兒子何光模表示,自己在外地,也不愿意去接父親;幺兒媳封傳勇稱,丈夫何光春在外地工作,她目前也在外地,他們已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不打算回來接父親。
社區援助
送老人住院 擬告其子女
昨天,杜長其介紹,他們已將何大興的遭遇反映給了文龍街道,由于老人夜宿樓道三晚已經感冒,經過多方協調,昨天下午5點,老人已被送往就近的通惠醫院住院治療,社區為此墊付了1000元治療費用。但這也只是權宜之計,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目前他們正在整理相關材料,最后由社區代為出面,向法院起訴何大興的6個子女,通過法律手段妥善解決老人的贍養問題。
居民看法
子女好冷漠 樹立壞榜樣
老人的遭遇在小區里引起了很多業主的憤怒。業主翁女士稱,老人84歲了,卻要遭受如此折磨,即使老人再有過錯,做子女的也不應該如此對待。贍養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子女如何對待老人,將會給其后代在對待贍養問題方面產生負面影響。小區里大約有1000名住戶,近半數都是老人,何爺爺子女的做法,給小區樹立了壞榜樣。
業主張先生也表示,他對何爺爺的遭遇感到憤慨,希望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讓這件事有個好的結局。得知老人已臨時轉到通惠醫院安置,張先生表示自己會繼續給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律師說法
子女拒贍養 可判遺棄罪
昨天,重慶錦揚(江北)律師事務所律師潘興旺稱,子女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它既是法律問題也是道德問題。老人應向法院起訴子女,通過法庭協調讓贍養問題得到解決。若協調不成,將由法院判決強制其子女履行贍養的義務,或由其子女輪流贍養,或其子女每人出一定數額的贍養費用請保姆照顧老人;若老人子女仍然拒絕贍養老人,其行為可能構成遺棄罪,將視情況對其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短評
六個子女何以“贍養不起”一個父親
大年初四,年味尚濃,八旬老翁何大興卻被女兒攔在家門外,夜宿樓梯道,令人揪心。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何爺爺有6個子女,按說人多好辦事,贍養一事更容易解決,然而,這6個子女卻因為各自私利,導致老人夜宿在外。
何爺爺將子女一個個拉扯大,早已盡到了做父親的責任,作為子女,就應毫無保留地贍養老父親。退一步講,老人即使有什么過錯,也遠大過對子女的養育之恩,淪落至此,6個子女難道就沒有一絲的心疼和愧疚?
在道德天平上,子女們的私欲壓倒親情,釀成了這起悲劇,盡管這只是極個別現象,卻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獨子家庭也好,多子家庭也罷,身為子女,要明白沒有父母的哺育、教育,就不會有子女的成長、立業,這種恩情是報不完的,所以切不可用各種私利來算計。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希望何爺爺的子女們及時悔悟并重新盡到輪流贍養義務,這對于6個之多的子女來說并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