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火火的龍年春節假期到昨天宣告結束,記者從市文化局獲悉,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過一個“文化年”。據初步統計,除夕至正月初五,本市26個主要廟會和民俗活動共吸引市民566.8萬人次。春節長假期間,本市43家主要劇院共演出298場,吸引了近30萬人次觀眾。此外,本市23家公共圖書館共開展102場講座、交流、聯歡、演出等活動,共吸引讀者6萬多人。遍布城鄉的文化館(站)共開展了90余場文化活動,受眾達百萬人次。
說起廟會,京城最有人氣、文化味兒最濃的當屬龍潭、地壇和廠甸了。截至昨天,地壇廟會和龍潭廟會已各自吸引游客逾百萬人次。
龍潭廟會上,全國各地的花會表演最吸引人。今年,8支花會表演隊奉獻了拿手絕活兒,還有500余位演員獻上了50場文藝、民俗表演。地壇廟會上,除了繼續推出仿清祭地表演和文藝演出等保留節目外,今年還推出了養生講座。每天14時,廟會上的養生園里肯定坐滿了人。游客曹先生說:“我年年逛廟會,但今年感覺不一樣,文化味兒特濃,學到不少養生保健知識。”
廠甸廟會不僅是老北京的最愛,更是很多國內外旅游團的“必修”景點。從廣州帶團來京的導游練勇介紹,很多南方游客對北京的春節習俗不甚了解,但卻都知道北京有廟會。而說到看廟會,游客們提出要看歷史最悠久的。“那當然非廠甸莫屬,每年都得帶游客過來感受一下氣氛。”
還有很多廟會也頗具文化氣息,特別是對“北京精神”的宣傳,在各大廟會上隨處可見,讓市民倍感親切。
提到演出,今年春節期間京城各大劇場的演出數量和豐富性均超過往年。以北京京劇院和國家京劇院為例,兩個名團分別坐鎮長安大戲院和梅蘭芳大劇院,共演出20場大戲。與此同時,國家大劇院推出的德國漢堡芭蕾舞團兩部大劇也頗受歡迎。大年初三晚上,艱澀的交響芭蕾《馬勒第三交響曲》沒能難住北京觀眾,演出結束后,眾多觀眾起立鼓掌近半個小時,表達他們對這部力作的喜愛。漢堡芭團的演員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謝幕,感謝觀眾如火的熱情。
今年春節舉行文化活動,都非常注重公益性。首都劇院聯盟旗下有30多家成員單位,如國家大劇院、中山公園音樂堂、首都劇場等,均推出了50元至100元的低票價區,長安大戲院更是推出了20元的日場票價,讓更多市民走進劇場歡度春節假期。此外,在政府補貼的幫助下,懷柔、密云等郊區縣劇場還在春節期間推出39場平均票價為20元的公益演出,讓3萬觀眾受益。
雖然春節長假告一段落,但豐富的文化活動仍在繼續。據悉,正月十五即將到來,本市的街道鄉鎮和文化館(站)又將上演燈會等新一輪民俗文化活動,陪伴市民過節。
昨天,在朝陽公園,一位頭戴“龍帽”的外國游客與幾名北京市民一起玩起搭火車的游戲,共享這歡樂祥和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