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農民宣講團首場報告會在通州區永樂店鎮舉行。
看著臺下黑壓壓的觀眾,永樂店鎮三垡村的張宗蘭有點蒙,開場詞都打了磕巴,“老嫂子,別急。”同村的街坊在臺下給她鼓勁。深吸一口氣,65歲的張宗蘭從頭講起了自己的家事……
昨天,通州區永樂店鎮“希望的田野”農民宣講團首場報告會在永樂店鎮中學禮堂舉行,500多人的大禮堂座無虛席,臺上講的、臺下聽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永樂店人。8名土生土長的永樂店鎮農民宣講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是身邊街坊的真事,講述著村民身邊的好黨員,講述著黨的好政策帶給百姓的幸福生活。
張宗蘭講的故事叫《醫療服務暖我家》,聽到她講述患病女兒意外懷孕,遭遇險情,大家一起為她揪心,聽到在鎮里、村里的幫助下,最終聯系到醫院順利生產,大家又都替她高興。張宗蘭拿出外孫女的照片,不禁潸然淚下:“等孩子長大,我一定告訴她是怎么來到世上的,告訴她趕上了好時候、遇上了好心人!”臺下掌聲久久不停。
鎮里遠近聞名的“養牛能手”——69歲的侯景龍是宣講團中年齡最大的。這位有32年黨齡的老黨員講的是自己擔任半截河村責任區黨員的故事,“所謂責任區,就是我‘包片兒’負責村里13戶村民,他們有什么困難、需求都可以隨時找我。”侯景龍不僅教大家養牛,還幫大家申請低保、醫療補助,解決鄰里糾紛。他說,責任區黨員就是黨委的眼睛,群眾的腿。聽眾們用熱烈的掌聲表達著對這位熱心腸黨員的尊敬。
小甸屯村的安利利22歲,雖然父親早逝、母親殘疾,但在鎮里、村里的幫助下,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南堤村的張士祥,一名普通農民拿起塵封已久的樂器,豐富村里文化生活,成了村里村外“文藝明星”;大羊村的張紅英,在國家“三農”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帶領村民一起養豬,走上致富路……
永一村的大學生村官張菁說:“農民宣講員的宣講很有感染力,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黨、對社會主義、對家鄉的無限熱愛。”
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質樸的鄉音,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一滴滴眼角的淚花……農民宣講員動情地講述著對黨的感謝,他們同樣堅定地相信,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描繪的未來五年的藍圖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生活將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