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114張老照片今天展出 再現上世紀初北京社會風貌

2013-06-1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114張老照片今天展出,上世紀初北京社會風貌再現

    舊京故影 百年回望

    《老人和驢》

    照片中拍攝的驢,其實是老北京所說的“腳驢”,是用來出租拉客人的。直到解放前,“腳驢”一直是北京城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坐轎子的甘博》

    在北京生活的日子里,甘博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很感興趣。

    《筒子河里采蓮子》

    這張照片拍攝于1917年至1919年,工人們正站在河里采摘蓮蓬。據專家推斷,這些工人應該是受雇于皇室的。當時為了維持清朝末代皇室的日常開銷,皇家宮苑中的一些林木水塘“承包”給了工人,以獲取收益。

    《著老虎服的小孩兒》

    作為社會學家的甘博,自然不會放過那些傳統民俗活動的場面。這張照片拍攝于端午節,當時戴虎頭帽、穿老虎鞋是一項傳統節俗。

    《觀火臺》

    圖片中高高的觀火臺,是當時京城常見的消防設施,用于觀察火情。專家從畫面判斷,這張照片大概攝于東四牌樓一帶。

    《騾轎》

    當時北京的街頭,既有傳統的人力車、駝隊、腳驢和騾轎,也有汽車和電車。其中,騾轎最常見于德勝門外,是當時京郊百姓進出京城的重要交通工具。

    《戴枷的男子》

    照片拍攝的是一個戴著枷鎖的男人坐在一位僧人身邊。很多人以為這個男人是名囚犯,但專家發現,他戴枷鎖其實是為了還愿。

    在經歷了長達一百年的輾轉之后,114張老照片遠渡重洋,回到了它們的誕生地——北京。

    今天(18日)“一百年前的北京社會——西德尼·甘博攝影圖片展”將在首都圖書館開展。此次展覽由首圖與美國杜克大學圖書館聯合舉辦,在展覽中亮相的114張老照片拍攝于上世紀初,其創作者是當時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家西德尼·甘博。在他的鏡頭下,一百年前發生在北京大街小巷的歷史事件、婚喪嫁娶、節日慶典、日常勞作等被一一定格。透過這些照片,人們仿佛可以觸摸到久遠的歷史,回望一座城市曾經歷的點滴往事。

    西德尼·甘博是一個地道的“中國通”。早在1908年,年僅18歲的他就曾與家人來華旅行,并且第一次用相機記錄下他在這個國度所目睹的許多新鮮場景。此后,他又曾于1917年、1924年和1931年三次來到中國,并且在這里進行社會學研究。每次來華,他都會停留兩到三年的時間。日積月累,他竟然拍攝了多達5000余張的照片。

    甘博曾出版過一部學術作品,名為《北京的社會調查》。書中,他僅僅使用了極少部分照片作為配圖。如果不是因為一個意外的發現,他的大多數攝影作品也許難以重見天日。那是在1983年,甘博去世15年之后,他的女兒在紐約家中的閣樓里發現了一個紅木盒子,其中裝滿了這些古老的硝酸膠片。

    隨后,甘博的女兒成立了基金會,雇傭專業檔案人員整理照片。2006年,這批照片被甘博后人捐贈給杜克大學。去年底,杜克大學圖書館中國研究館員周珞,杜克大學中國文學與文化系副教授洪國鈞聯系到首都圖書館,希望精選其中的北京題材作品舉辦展覽。今年適逢首都圖書館建館100周年,這些來自100年前的照片無疑是一份難得的禮物。

    這些來自一百年前的影像資料保存得如此完好,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其實,硝酸膠片是一種非常易燃的膠片,幸虧甘博當年把它們放在了具有防潮防蛀功能的紅木盒子里,而且他家閣樓又很避光,使得這些膠片得到了妥善的保護。有意思的是,那個盒子內側還附有一張紙,上面是甘博為很多底片所做的注釋。略微可惜的是,這些照片經過數字化之后,已被保存在杜克大學恒溫恒濕的專業儲藏室中。此次來京展示的照片,實際上是數字復制品。

    這些百年前的老照片來京,其實還有一個特殊的任務。原來,甘博在拍攝之后,只為部分照片做了非常簡單的注釋,這些只言片語無法解釋整張照片所涵蓋的內容,畫面中的大量信息,還等待著中美兩國研究人員去辨識。

    幾乎在布展的同時,辨識工作就已同時展開。首圖前副館長、北京歷史專家韓樸就發現,這些被標注為北京題材的照片中,有個別作品記錄的并非北京的影像。他舉例說,一張題為《拉漁網》的照片,其實拍攝于北戴河。還有一張《火車隧道和城墻》,表現的是火車穿城墻而過的景象,據專家考據,也不是在北京拍攝的。

    另外,雖然甘博是一個“中國通”,但他對于北京百姓生活中的細節之處仍不是完全了解。一張題為《戴枷的男子》的照片,拍攝的是一個戴著枷鎖的男人坐在一位僧人身邊。很多人以為這個男人是名囚犯,但韓樸發現,他戴枷鎖其實是為了還愿。而一張《老人和驢》的照片中拍攝的驢,其實是老北京所說的“腳驢”,是用來出租拉客人的,直到解放前,“腳驢”一直是北京城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隨著展覽進行的學術交流,已超出這些圖片本身。周珞介紹,1925年春,甘博曾拍攝了妙峰山廟會的盛況。這段錄像共15分鐘,記錄了五虎棍、舞獅、大刀、長槍等花會朝頂進香的熱鬧場面。昨天,周珞已請中國社科院專家觀摩了這段影片,影片的清晰度和豐富的信息令專家們倍感欣喜。

    此次展覽將展出至6月30日,展覽結束后,中美兩國學者所辨識和研究出的新成果,將被及時補充到相應的圖片注釋中去。另外,6月19日下午,首圖還將舉辦講座,韓樸、洪國鈞、周珞等專家將共同為觀眾講述甘博的故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