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北京東單菜市場重張 “老味道”還在

2015-09-28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昨日(26日)上午,顧客擁入時隔18年重新開張的東單菜市場,因人流過大市場一度采取了臨時限流措施。

    大帶魚、大蝦酥、自來紅……昨天上午10點,遷址和平里西街地壇公園北門的東單菜市場重新開張。大量被吸引來的市民光顧老市場,進行中秋節采購。因顧客太多,市場還一度采取臨時限流措施。

    “提起東單菜市場,老北京人沒有不知道的”,東單菜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始建于1902年,曾位于東單路口西北角的東單菜市 場,一度是老北京人名副其實的“菜籃子”,1997年被整體拆除。如今老市場重張,不僅保留了以前老牌匾、老字號等“老味道”,還增添了手機、一卡通等新 的支付方式。

    肉菜直供 較普通市場便宜三成

    重新開張再加上有打折促銷活動,東單菜市場從上午9點開門后,不到半小時就擠滿了顧客,并一度導致和平里西街北口交通擁堵。為保障安全,上午10點多,東單菜市場不得不暫時采取了臨時限流措施,由工作人員在門口勸導顧客暫緩入店。

    以前就在東單菜市場對面的胡同里居住的王桂英,昨天約著老姐妹一起來逛市場。“以前市場還賣洋貨,現在這兒也有”,在進口食品區,滿貨架的外國罐頭勾起了王桂英的回憶,而曾經老市場里的那些“洋貨”,只賣給東交民巷“洋人”。

    從負一層的生鮮區再逛到二樓的特色食品區,王桂英認真比對價格,細細算賬。在比較了蔬菜、大米、面粉的價格以后,王桂英認為這里的價格比超市要便宜,“黃瓜才1.2元一斤,外面這么新鮮的要賣1.4”。

    “蔬菜和鮮肉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市場銷售部負責人介紹,東單菜市場貨品由分布于北京延慶、天津武清、河北張家口等地的蔬果產地、禽畜養殖基地直接供應,價格比其他普通菜市場、超市便宜約三成。

    線上菜市場 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新落成的東單菜市場上下共7層,總建筑面積近萬平方米,經營生鮮瓜果蔬菜、各類副食糧油和日用百貨,并設有 主食廚房、高檔烘焙區和老字號體驗區,匯集各省名優特產及各國高檔進口商品,經營品種達15000余種,方圓5公里范圍內的30萬戶居民將受益。

    “東單菜市場的牌匾還是當年郭沫若先生親自題寫的”,菜市場特別根據老照片,對東單菜市場老牌匾進行復制。市場二層還設立老字號體驗區,目前已確定有近10家老字號進駐。

    重張后的東單菜市場,也引入了現在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市場運營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東單菜市場不會簡單地恢復原有菜市場的商業模 式,而是形成“天上有云、地上有網、體驗有店、供貨有流、服務有點”的新型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模式,“東單菜市場悠惠生活”O2O服務平臺也應運而生。

    “除了百貨、副食,菜市場的蔬果、生鮮和老字號都統一上線,線上線下統一價格,并實現實時發貨。”該負責人介紹,消費者在家里就能享受送貨上門了,也讓老字號跟上時代步伐。

    此外,在支付方式上,市場同時引入了支付寶和一卡通支付渠道,9月30日之前,支付寶支付還會享受到滿60元減30元的優惠,每天限1500筆。

    ■ 追訪

    四大菜市場之一 正申報“北京老字號”

    東單菜市場原經理姬光介紹,據記載市場最早由法國人修建,名為“EastMarket”(東市場),意為北京東邊的大市場,由 于靠近當時的“使館區”東交民巷,來這里的外國人很多,市場里也常年銷售外國貨,巧克力、紅酒都曾是這里的稀罕貨,所以東單菜市場在老北京四大菜市場中也 是高檔的購物場所。

    東城區檔案館保存的《歷史久遠的北京菜市場》資料記載:“東單距離皇宮和早年的外國使館區東交民巷較近,周圍居住著許多王公貴 族、官僚政客,以及外國使者和駐華機構的人員。為供應這些消費者的需求,從1902年起,這里商販云集,擺攤成市,販賣雞鴨魚肉、干鮮果品等商品。其中, 較大的攤位有四合順、德茂長2戶雞鴨魚攤。平日接納顧客二萬人次。”

    1938年起,東單菜市場由日本人管理。日本建筑師二松親自主持了菜市場的整修。當時的協和醫院、北京飯店等都在這里采購。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后,日商才退出菜市場。

    姬光回憶,1955年前后,菜市場實現公私合營,菜市場內還有一些攤位是個人經營的。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營品種更加豐富,最 多時達到了8000多種,分18個大類。90年代初期,菜市場營業時間從早7點到晚9點,成為北京市民們最喜愛的菜市場之一,直至1997年被整體拆除。

    東城區商務委主任劉健表示,舊市場消失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但東城區著力異地恢復這些口碑好、老百姓信得過的菜市場,要讓老牌 子重新為市民提供優質的服務。東單菜市場正在申報“北京老字號”,并規劃創立自己的品牌產品,“不僅是恢復東單菜市場,還要留下老北京的特色和文化,還有 老北京人的記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