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性環保意識的加強,當代火災給消防科技和火場上滅火的消防人員提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在滅火工作中,如何注意保護環境? 美消防協會副主席助理馬蒂·亨利曾指出:消防人員在沒有弄清楚燃燒物性質時,最好的行動便是不采取任何行動。此話,在消防人員聽來,是很難接受的,因為他們把勇敢同烈火搏斗,奮力搶救生命和財產視為自己神圣的天職。但是,見火澆水往往不是最佳選擇,很可能會因此而造成環境污染,貽害無窮。如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爾市一家化危品倉庫發生火災,消防人員在滅火中注入了約一萬加侖水,結果滅火用水與約30噸農藥和化工原料流入西歐著名的萊茵河,大量的硫磷和異物使240多公里的河道變成毒流,河面漂起大量死魚和生物,人畜無法飲用。該河流沿岸的法國、聯邦德國、荷蘭等五個國家深受其害。這起事故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而且造成了大氣污染和萊茵河的嚴重污染,是有史以來污染環境最嚴重的火災。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會發現用水滅火時,消防水(尤其是化學危險物品的)的流動,經常會構成對環境的污染。對這個問題,消防人員在實際滅火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與巴塞爾案例恰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俄亥俄州的消防總監在達頓火災撲救中所采取的措施,是由于火災發生在汽車噴漆廠,鑒于該廠位于市政供水系統的分水嶺上,他命令只用少量的水滅火,后來,他干脆讓大火任意肆虐,使水源免遭污染。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有一些情況,寧可不救火,也不能使其形成污染,否則便會因小失大。
據報道,在美國北加州的斯坦尼斯勞斯縣,一堆700萬個汽車舊輪胎自燃起火。這個廢舊輪胎堆已經熔化出8萬加侖油脂,流進附近的一口水塘,數百噸污染物還飄落到100多公里外的舊金山和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更近一些的城市則在刮風時下起了“黑雨”,加州環保官員估計,等到這堆輪胎燃燒完畢,將有3600多噸有害物質釋放出來,其中包括120多噸致癌物質,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如果不采取措施,這場輪胎大火將會燃燒一年才會自滅。消防隊對此一籌莫展。原因是水不但不能撲滅,燃燒中的輪胎和油還會促進有毒物質排放。由于高溫,消防隊員接近火堆也非常危險。因此作為消防人員,不能在挽救一個事物的同時,損害另一個事物,當消防與環保發生矛盾時,需慎之又慎,尤應注意恰當把握用水量,處理好有毒物質的消防用水,以防其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火災會破壞生態環境,破壞生態環境也會引發火災,我們要時刻警惕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加強對火的控制與管理。預防火災的發生,仍然是當今世界人們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