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珠江三角洲大氣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上披露,珠三角正面臨著復合型大氣污染的威脅。
危險的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及混在其中的極小微粒和水滴狀臭氧,還有二氧化氮等。國際通行的衡量空氣污染的標準,是測量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懸浮微細粒子。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20微克。中國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標準以下。有58%的城市包括廣州的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標準以上的空氣中。相比之下,紐約才20多微克。
這種情況不僅對素有中國制造業中心的廣東省的經濟造成了嚴峻威脅,它還威脅到人們的基本生存——未來3年內,廣東可能只有1/3的用水需求能夠得到滿足。
廣東的環境保護現如今不再是技術、資金、運作是否到位的問題,而是制度能否變革的問題,是觀念能否完全轉變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廣東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在環境污染方面的信息披露,讓社會公眾了解和理解污染的嚴重程度和危害程度,調動其參與環保的熱情和激情。目前,廣東要解決眼下的危機、少向大自然索取,就必須從司法管制、行政處罰、道德約束、文明教育等方面入手,舉全社會之力,亡羊補牢、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