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有車一族來說,“節油”是最時尚也最實惠的詞匯之一。油耗高不僅加大了養車成本,同時也增加了汽車尾氣的排放,對環境產生了更大的污染。每輛汽車每年平均要使用2噸汽油,而全國有8000萬輛機動車,我們可以想象,16000萬噸的汽油使用量對能源日益緊張、環境污染日益加重的今天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眾所周知,油耗高低很大程度上與駕駛者的使用方法有直接的聯系。同樣一輛車,由不同的駕駛員來駕駛,耗油量可相差8%—15%。那么在駕駛習慣上,我們如何能做到“節能減排”,如何來“綠化”我們的駕駛行為?以下的開車“九不要”或許就是我們平時應該注意的細節,它們可能看起來很微小,很平常,但是綜合起來,就能讓你的駕駛“綠色”不少。
不要低轉速換檔
有的老司機開車省油,其中功夫就體現在換檔時機的把握上。要想車子獲得最佳的輸出動力,發動機、加速踏板和檔位的默契配合十分重要,而只有發動機在2000—3000轉/分鐘時,才能獲得不錯的效果。試驗發現,當發動機在2000—3000轉/分鐘之間換檔時,扭矩比轉速不足或空轉時大1.4%,此時發動機的磨損卻能減少2.6%。
建議:多關心轉速表,很多時候比關心車速表更重要。如果是新手,就請副駕幫你多盯著些。
不要把車速放得太低
車速慢就能省油?錯了。實際上,最省油的方法是勻速行駛。在風速低時,最省油的時速是50—80公里之間。車速低時,活塞的運動速度低,燃燒不完全。而車速高時,進氣的速度增加導致進氣阻力增加,這些都使耗油增加。
建議:城市道路限速一般都在60公里/小時之內,即使在車少的情況下,也應保持勻速行駛。另外,開車時千萬別打手機,因為邊開車邊打手機,勢必會降低你的車速,增加了油耗,更不安全。
不要忘記檢查胎壓
輪胎就是汽車的腳,如果腳出了問題,車子又怎能跑得快,跑得好。在實際生活中,過高或著過低的胎壓都會增加汽車的油耗,而且還會影響輪胎的使用壽命和車輛的行駛安全。經測試,符合規定要求的胎壓,可以降低油耗3.3%;若輪胎氣壓降低30%,當汽車以4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轎車油耗增加5%—10%。
建議:養成上車前看一眼輪胎的習慣,最好隨車裝備一個測壓計,隔三差五地檢查一下車子的胎壓。如果沒有,也要記得定期去汽車店測一下胎壓。
高速行駛時不要開窗
行駛時開窗會增加車的阻力,阻力的增加勢必會消耗汽油,所以在開車時盡量不要開窗。有實驗表明,打開車窗,風阻將至少提高30%,如果車速高于70公里/小時后,開窗的風阻消耗將超過空調系統的燃油消耗。
建議:行駛時開窗的效果,基本上和車頂上加了面帆的效果類似,所以在時速70公里以上或風較大的時候,盡量關窗行車,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嫌熱的話還是開空調吧。
怠速時間不要太長
車輛怠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有熱車習慣的車主,車子啟動后,會原地怠速停留一會;另一種情況就是等紅燈,或是停車等人的時候。
其實,車子啟動后在原地停留超過1分鐘,會對發動機產生很大的損耗,不但增加了發動機故障風險,也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原地熱車還會使排氣管內的積水無法排出,對一些汽車來說會導致排氣管生銹甚至被腐蝕穿孔。
而長時間怠速同樣是增加油耗和環境污染的錯誤方式。實驗證明,發動機空轉3分鐘的油耗足夠讓汽車多行駛1公里。為減少尾氣排放,停車即刻熄火的做法目前在歐洲已作為交通法規強制實施。
建議:車子啟動后其實不需要原地熱車,只要在車子剛啟動時不馬上加速,慢行幾分鐘讓引擎熱起來,再均勻加速就可以了。而在等紅燈或者等人時,只要超過1分鐘或是堵車怠速4分鐘以上,請馬上關掉引擎,因為即使只等1分鐘,重新啟動也比怠速要省油。
加速不要猛踩油門
在老司機的省油秘籍中,輕踩輕抬油門是最常見的一項。一次猛力加油與緩慢加油相比,要達到同樣速度,油耗會相差12毫升左右,而每公里會造成0.4克的多余二氧化碳排出。另外,急加速造成輪胎與地面的強烈摩擦所造成的噪音污染會是勻速駕駛時的7—10倍,輪胎磨損增加70倍,追尾風險增加4.3倍。而猛抬油門,會使發動機轉速突然降低,產生的牽阻作用會抵消一部分行駛慣性,并使汽車產生“顫動”,從而使耗油量增加。
建議:開車時請盡量避免一腳深一腳淺,想想破費的荷包,還不趕緊命令你的右腳要更溫柔些。
不要急剎車
每一腳急剎車的成本至少是1毛錢,這并不騙人,其中包括汽車的發動機油嘴剛剛噴出的新鮮汽油以及剎車片的損耗和輪胎損耗等。更有害的是,90%以上的追尾都是由前車急剎車造成的。
建議:剎車實質上是一種能量轉化的過程,制動意味著能量的消耗,而急剎車更是意味著以更多能量的消耗為代價。在城市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