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進社區 朝陽將臺地區日前舉行全科家庭醫生進社區活動,醫生們現場開展健康咨詢、體質檢測、常見病義診等醫療服務。
昨天(16日),健康北京“十二五”發展建設規劃對外發布。這是本市首次發布“十二五”健康專項規劃。首次出臺的健康發展建設規劃從健康水平、健康服務、健康環境三個方面選取了35項主要指標,為北京人繪出了未來五年的健康藍圖。規劃中提到,本市力爭使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損傷和中毒的年齡別死亡率分別降低10%。
人均期望壽命再增一歲
去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0.8歲,比2009年增加了0.3歲,其中男性79.1歲,女性82.6歲。北京人均期望壽命已與世界高收入國家水平齊平。根據“十二五”規劃,期望壽命增長1歲,也就是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8歲。同時,本市將改善健康公平狀態,城鄉居民健康差距要縮短,城鄉居民壽命差距也將縮小一歲。嬰兒死亡率要控制在千分之四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十萬分之十二以下。
人均期望壽命是指當年出生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也就是說2010年出生的孩子平均預期壽命是80.8歲。根據衛生部公布的“十二五”目標,我國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4.5歲。北京的目標較全國高出大約7歲。
35歲以上首診測血壓
“十二五”期間,本市要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顯著提高慢性病防控能力,促進居民生活方式轉變。通過提供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本市力爭使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損傷和中毒的年齡別死亡率分別降低10%。
為此,本市要建立慢性病防治基礎信息數據庫。每年將舉辦千場社區健康知識講座,配備一萬臺自助健康監測設備。同時,社區將開展“衛生保健進萬家”活動,免費培養10萬名家庭保健員、建立群專結合的慢性病綜合管理模式。
針對高血壓、心腦血管、惡性腫瘤和糖尿病等重點慢性病,本市將加強服務高危人群,落實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
鼓勵廠家開發低糖低鹽食品
據了解,在導致死亡的各種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本市居民中29%的成年人吸煙,32%的人缺乏體力活動,特別是兒童肥胖率達到20%,加上食用鹽、食用油過量,這些都是引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因素。但調整生活方式又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一兩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根據規劃,到2015年,本市居民人均日食用鹽攝入量下降到11克以下,油脂攝入量下降到40克以下。本市將鼓勵廠家開發低糖、低脂和低鹽食品,可設“低脂低鹽”食品專柜,建立健康食堂和示范餐廳。
規劃特別提出,黨政機關、教育和醫療衛生系統要率先實現室內無煙目標,在全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降低人群吸煙率,成人吸煙率控制在25%以下。
成人每天睡眠時間保證在7到8小時。
半數居民要經常參加鍛煉
未來五年本市將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率要達到70%。在公園、健身廣場增設健身輔導站,為居民提供健身指導,大力推廣科學健身方法。
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要開展工間操等健身活動,每天不少于20分鐘。學生在校期間每天不少于1小時體育鍛煉。到201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要達到49%以上。
電子接種卡將普及
“十二五”期間,本市要逐步推廣電子接種卡,“十二五”末,全市免疫規劃接種門診將全部達到A級以上標準。本市要為0至6歲兒童提供包括生長發育監測、喂養和營養指導、早期綜合發展、心理行為發育評估與指導、免疫規劃等基本保健服務。
每年免費為3至4歲兒童提供氟化泡沫預防齲齒服務,為7至9歲兒童提供齲齒檢查和防治。
到2015年,本市每百名老人將擁有4張養老床位,每年免費為老人接種流感疫苗,為無保障老人免費體檢,為60歲以上貧困老人免費鑲牙,65歲至74歲老年人有功能的牙齒數保持在20顆以上。
在維護心理健康方面,本市將成立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對重大災害、突發公共事件進行人群心理危機干預。本市要在有條件的學校、社區和單位建立心理咨詢室。
在三級綜合醫院設立精神心理科,2015年重性精神病患者獲得有效管理治療的比例要達到95%。
每年免費為學生體檢
為了提升學生健康水平,本市將建立中小學生的健康檔案,每年免費為學生體檢。每學期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指導學生科學用眼,降低近視眼發生率。
努力控制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問題,到2015年,本市中小學生肥胖率要控制在18%以下。
急救站點兩公里半徑一個
到2015年,本市五環路以內的城市中心區將按平均急救服務半徑每2公里設置一個急救站,五環以外的郊區、農村平均每3萬至5萬人密度設置一個急救站。
接到呼叫后,10秒鐘內應答受理,城市中心區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在15分鐘以內,郊區、農村急救反應時間20分鐘以內,急救呼叫滿足率達到95%以上。
本市要制定一個全市急救站點布局規劃,其中包括統一的指揮平臺,統一的院前急救服務標準、城鄉統籌一體的急救體系,對全市急救系統實施一個預算。
二級以上醫院全推優質護理
為了緩解看病難,本市將擴大醫生、護士和床位規模。到2015年底,每千人實際擁有床位數要達到5張左右,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4人左右。
“十二五”期間,本市要顯著降低平均住院日,從目前的14天縮短到10天以內,預約掛號率提升至80%。社區轉診預約成功率要達到80%以上。推廣周末節假日門診和日間手術等惠民便民措施。
同時,遠郊區縣和亦莊新城要建成11所區域醫療中心,這些中心要達到三級醫院功能要求。本市要通過整體搬遷、國際合作、建設分院區、原址改擴建等方式,在遠郊區縣、新建居住區和薄弱地區建一批優質醫療機構,其中包括擴建10所三級醫院,使遠郊區縣和薄弱地區達到和接近三級醫院水平的醫療機構數量達到21所以上。
本市將用五年時間,建成全市統一的電子病歷信息系統,實現醫療機構之間、醫療機構與政府之間的互聯互通,屆時,患者將擁有一份從出生開始的全程電子病歷。
此外,本市將擴大臨床路徑的實施范圍,爭取達到300種疾病以上,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實行優質護理,顯著降低患者家屬的陪護負擔。
基層建中醫健康指導室
“十二五”期間,本市要研發一個中藥新藥、10個院內制劑和30項能向基層衛生系統推廣的適宜技術。
在基層衛生機構中要建立“中醫健康指導室”,主要用于為城鄉居民提供個性化的中醫醫療、膳食、起居、運動、心理等養生保健處方服務。
本市將在社區繼續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提高社區全科醫生的服務水平,同時完善鼓勵醫務人員在基層服務的政策。到2015年,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的建檔率要達到85%以上。
個人支出降至25%以下
針對居民看病貴的問題,“十二五”末,本市將降低居民個人支出負擔,個人衛生支出占全市衛生總費用的比例要降至25%以下。此前,本市個人支出占全市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已經降至27%以下?床≠F問題已經有所緩解。
到“十二五”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和新農合參保率要達到98%以上。
健康規劃亮點
■ 健康風險評估機制
市衛生局副局長雷海潮表示,對比其他健康城市建設規劃,此次本市規劃最大一個亮點在于要建立一個“健康風險評估機制”。
也就是說,明確今后在地方立法、重大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要科學分析對公眾健康造成的潛在影響,積極采取措施將影響控制到最低限度。本市要推進健康政策制定公眾參與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聽證、質詢、公示、論證制度,另外還要落實責任追究制度。
■ 監督考核
健康規劃出臺后,本市還將建立健康北京建設的日常督查機制和評價考核體系,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建設健康北京的第一責任人。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將另行制定。市級領導協調小組將每年對各區縣、相關委辦局工作進行督導和考核,并作為其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各級政府要把建設健康北京納入財政預算,市區兩級財政設立健康北京建設工作經費。將廣泛調動各類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體和居民的積極性,讓人人參與健康城市建設。
■ 健康環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城市需要人群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目前北京大氣污染呈現復合型特征、水資源不足與水資源浪費并存,周邊地區的生態脆弱,促進城市健康發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需花費更大氣力。
在健康環境方面,此次出臺的規劃中有明確目標,全年空氣質量二級及二級以上天數達到80%;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7%,城區80%的居住區出行500米即可達公共綠地,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區達到99%,郊區95%以上。城市市政供水合格率達到100%,農村居民飲用水水質合格率達到90%以上。
健康規劃還對社會環境提出了要求,企事業單位、機關、群眾團體等都要建立員工健康促進制度,創建有利于健康的綠色工作環境,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各類因素。增加道路安全設施,強化交通安全監管,減少交通意外傷害和死亡的發生。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爭達到50%。
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201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40%,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年,也就是至少大專畢業。
“十二五”時期健康北京建設主要指標
健康水平指標 目標
出生期望壽命(歲) 增加一歲
城鄉期望壽命差距 縮小一歲
嬰兒死亡率 小于千分之四
孕產婦死亡率 小于十萬分之十二
損傷和中毒年齡別死亡率 下降10%
惡性腫瘤年齡別死亡率 下降10%
心臟病年齡別死亡率 下降10%
腦血管病年齡別死亡率 下降10%
成人吸煙率 下降至25%及以下
中小學生肥胖率控制比例 18%及以下
健康服務指標 目標
每千常住人口實有床位數 5張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4人
平均急救反應時間 城市15分鐘以內 遠郊區縣20分鐘以內
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 職工98%以上 居民95%以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 98%
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 85%及以上
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有效管理治療率 95%及以上
兒童體檢率 100%
居民基本健康知識知曉率 80%以上
藥品抽檢合格率 98%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