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保宣教 > 正文

北京厲莉曾慶香劉薇當選全國道德模范

2011-09-21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厲莉 曾慶香 劉薇

    本市三個“70后”獲評全國道德模范   

    

  厲莉生活照    

  

    曾慶香

  

    劉薇     

    記者昨天從首都文明辦獲悉,今年本市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的厲莉、曾慶香、劉薇都是70后,他們以自己的行為,為社會樹立了模范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去愛模范、學模范。

    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稱號的3人分別是厲莉、曾慶香、劉薇。房山區(qū)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助理厲莉,曾兩次為上海一名患者捐獻骨髓。曾慶香和劉薇當選全國見義勇為道德模范,他們在六環(huán)路上遇到車禍,不顧個人安危施救,結果犧牲。

    據(jù)介紹,此次北京推薦的11名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是從本市各區(qū)縣、各系統(tǒng)推選的266名候選人中評選出來的。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期間,全市各界通過網(wǎng)絡、紙質選票共投票205.63萬張,在積極參與評選活動的過程中,宣傳學習了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

    評選期間,本市開展了故事匯、大家談、社區(qū)行等各種形式的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弘揚道德模范的感人先進事跡。其中,由首都文明辦、市文聯(lián)、市曲協(xié)等聯(lián)合主辦的首場“首都道德模范故事匯”,在各區(qū)縣、各系統(tǒng)連演40場。單弦、北京琴書、京韻大鼓、詩朗誦、快板、講故事……北京曲藝團、中國煤礦文工團、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演員,用各種藝術方式演繹部分此前當選的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帶動更多首都市民愛模范、學模范。此前當選的道德模范還進入社區(qū)、學校等地,與市民進行面對面地交流!侗本┤請蟆、北京電視臺等媒體,分別開辟專欄、專題宣傳了11名候選人的感人事跡。

    目前,全市先后已經評選出區(qū)縣、街道各級道德模范1464人;開展各種宣講活動3529場,直接受眾達251.75萬人次。

    近日,第三屆首都道德模范的10人名單也將正式公布,并在全市進一步開展道德模范宣傳、學習等主題活動,帶動全社會樹立崇尚真善美、和諧互助的良好風尚。

    模范事跡

    厲莉:

    女法官兩捐骨髓救上海女孩

    1978年出生的厲莉,在2002年2月8日做出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報名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捐獻者。2007年的一天,中華骨髓庫打來電話—上海少女小穎身患白血病,你的配型很合適,愿意幫助她嗎?

    聽到這句詢問,厲莉沒有猶豫,放下正在準備的碩士論文,捐獻了造血干細胞,送往上海。手術成功了,小穎健康出院。醫(yī)生表示,只要5年內不復發(fā),小穎就能逐漸好轉。

    然而,病魔仍死死抓住了小穎,兩年后,小穎的白血病復發(fā)了,而且病情比之前還嚴重,癌細胞有擴散的跡象。萬般無奈,小穎的家人再次撥通了厲莉的電話求助。

    此時的厲莉正和丈夫計劃要個小寶寶,如果再次捐獻骨髓,“生子計劃”至少要擱淺兩年。醫(yī)生也說,兩次骨髓捐獻在醫(yī)學上都很罕見。

    最終,丈夫陪厲莉飛到了上海。

    第二次手術仍然成功,但是兩個月后,小穎突發(fā)并發(fā)癥,永遠地走了。傷心的厲莉又堅強地給小穎的母親黃女士打去電話,彼此鼓勵、互相安慰。

    目前,厲莉擔任房山法院民二庭庭長助理,在做好法官工作的同時,公益仍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她認為“公益是時尚的生活方式”。

  對話模范

    厲莉:幸福、快樂來自給予

    昨天記者采訪了剛剛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的年輕法官厲莉,厲莉對記者說:“有人說‘幸福、快樂來自給予。’確實是這樣的!”

    記者: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這些光環(huán)對你的實際工作和生活是壓力還是動力?

    厲莉:對于這些榮譽,我覺得自己的心態(tài)是非常感恩。更重要的是,這些榮譽代表了這個社會對我的認可,或者是對價值觀的認可。我只是這個社會所認可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一個載體,其實是向社會展示一種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榮譽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前進的動力。

    記者:你是怎么樣想到要捐獻骨髓的?如果家人不同意你捐獻骨髓,你還會堅持這么做嗎?

    厲莉:我是2002年2月成為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的。第一次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在2007年我讀研究生二年級的時候,第二次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在2009年我在法院工作的時候。

    捐獻骨髓的初衷源自于我兒時的經歷。在5歲的時候,我的一位12歲遠方表姐得白血病去世了,她的名字里有“莉莉”兩個字。這種疾病在兒時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記憶。長大之后就一直希望為這些白血病患者做些什么。

    我認為,捐獻骨髓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并且對家人不會造成什么影響。我第一次捐獻的時候,恰好是我的婚禮前夕,怕父母擔心這件事情,事先沒有跟他們說。

    捐獻骨髓,其實這是對一個生命的承諾。做出了承諾,即使家人有不同的意見,我還是會努力說服他們,還是會堅持這么做的。

    記者:怎么看待社會上道德滑坡的問題?如果見到老人跌倒,你會扶嗎,被冤枉了還會扶嗎?

    厲莉:這事兒我在微博上關注過。我想我們不應該因為這種很特殊的事件向別人關上愛的大門,不能因為這種特殊情形就把中華民族的道德風尚、做人的最基本的東西都丟掉了。不能由于個別現(xiàn)象否定了全部。我們需要做的,是為社會道德風尚注入自己的力量。每個人都這么做,社會風氣自然就好了。

  模范事跡

    曾慶香 劉薇:

    六環(huán)路上

    攜手舍身救人

    曾慶香,男,1972年8月出生,原籍江西省信豐縣大塘埠鎮(zhèn)萬星村,生前系來京建設者。劉薇,女,1976年12月出生,生前系中央電視臺記者。

    一個是來京創(chuàng)業(yè)的農家子弟,一個是海歸的年輕記者,他們的生命在2010年3月9日發(fā)生交集,同時定格。當晚10時許,北六環(huán)小湯山西橋附近,一輛運煤大貨車側翻,大量煤塊遺撒路面,劉薇的車為躲避煤塊側翻,途經的曾慶香立即上前將她救出。隨后,又有一輛夏利車因軋到煤渣后失控與護欄相撞翻倒,二人立即上前一同救人,卻被一輛駛入“煤渣路面”的失控面包車撞倒,經搶救無效犧牲。

    肯吃苦、善良、孝順的曾慶香,打工時廠里90%的人都受過他的幫助,進京創(chuàng)業(yè)更是誠信經商。作為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欄目記者,劉薇不僅工作認真敬業(yè),而且熱心幫助同事,南方雪災、汶川地震,她都踴躍為災區(qū)捐款捐物。

    2010年4月,曾慶香和劉薇獲“首都見義勇為榮譽市民”稱號;同年10月,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追授二人“全國見義勇為英雄”稱號。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