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市場取締后的白云湖鎮石東村(上圖)與取締前的對比(下圖為3月10日所拍視頻截圖)。
污染環境 山東取締大型“致富市場”
章丘廢舊塑料市場涉及5萬人就業,歷經30年久治難除,導致周邊環境惡劣怪病頻發
連續5年征兵不合格、“怪病”層出不窮、碗口粗的樹說死就死——位于山東章丘市的“江北最大廢舊塑料市場”,雖然是全省有名的“污染源”,但因為維系當地5萬群眾“生存發展”,歷經30年久治難除,令各級政府深感頭疼。
市場涉及5萬人就業
章丘廢舊塑料市場,始建于1983年,長期被當地農民當作“致富門路”。整個市場集收購、分揀、加工于一體,覆蓋白云湖等五六個鄉鎮,涉及36個村,從業人員近5萬人,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廢舊塑料市場,年交易額10億元。
半年前,每天一到下午,白云湖周邊上空就濃煙滾滾,遮天蔽日,散發著令人作嘔的刺鼻氣味,這是因村民焚燒聚氯類塑料垃圾。
章丘市環保局副局長仲崇友坦言,絕大多數經營業戶沒有任何證照。
5年無人通過征兵體檢
在白云湖周邊的幾個鄉鎮,癌癥、皮膚病、白血病、死胎等各種怪病發病率不斷增高,白云湖鎮連續5年沒有一名適齡青年通過征兵體檢。
“我是深受其害。”去年,白云湖鎮20歲的孫姓青年入伍體檢中,查出尿和血不合格,被部隊拒收。
■ 背景
擔心取締市場斷了財路
據悉,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先后5次整治章丘廢舊塑料市場,但都無果而終。2001年,省市組成聯合工作組,集中整治了一年時間,在高壓政策下,市場暫時被取締。然而,隨著工作組撤離,市場在半年內迅速反彈,整治前業戶有1000多家,反彈后竟增至2000多家。
章丘市環保局局長張國亭說,從事塑料加工的業戶一年少則賺五六萬元,多則幾百萬元。“取締市場相當于斷了他們的財路。”不僅如此,市場周邊五六個鄉鎮也有“稅費收入”。
今年3月,取締后,當地政府已投入1600多萬元整治白云湖周邊環境,并規劃了數億元的生態濕地綜合開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