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日前建議,通過經濟手段來對抗氣候變化,如削減化石燃料補貼,每噸碳排放定價25美元,征收航空和海運燃料附加費等。(1美元約為6.40元人民幣)
世界上20個最大經濟體的部長們承諾,到2020年,每年用1000億美元來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全球變暖和發展低碳經濟。
有關氣候融資的計劃草案可能將于十一月在法國戛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首腦會議上通過。草案提煉了去年由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顧問就如何實現1000億美元的目標所提的建議,該倡議還將成為新全球氣候變化協議的一部分。
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影響著全球經濟的85%和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將為超過190個國家參與的氣候協議談判的恢復提供平臺。會議將于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拉開帷幕。
非營利組織樂施會的蒂姆?戈爾(Tim Gore)說:“這是一件大事。必須在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取得突破,才能在最終的氣候協議上有任何的突破。”
草案提出對化石燃料補貼進行審查,金額每年高達400億美元至600億美元。這些補貼許多都分發給了發展中國家,為那里的人們提供基本生存幫助,如購買燃氣等。盡管如此,文件稱,在工業化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補貼改革可能有助于實現每年100億美元的氣候基金。
更大的款項可以通過對所謂的重油收費來籌集,即對航空和海運所用的高碳含量油征收每噸25美元的費用。通過征收重油附加費,到2020年時能夠每年籌集400億美元。
依據草案,這其中部分款項將?顚S茫詮浹a進口成本較高的貧窮國家,另外約250億美元可能用于應對氣候變化。此舉能幫助飛機和商船減少5%至10%的溫室氣體排放。
對所有的碳排放收費,無論是通過稅收或貿易計劃限額(比如歐洲現行的政策),將降低10%的碳排放,籌集2300億美元。收入的大部分將用于減少其他稅收或補償貧困家庭。
草案還稱,基于競爭和利潤的私人投資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投資者將尋求應對氣候變化最具成效的方法,而在政府忙于應對金融危機的時候,投資尤為必要。
草案表示,去年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電動車及其他形式的綠色能源的投資總額達5000億美元,其中超過2000億美元在發展中國家,私人資本可以通過優惠貸款或贈款從公共財政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