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益民書屋的選書代表(中)正在書店導購員的陪同下選書。
昨天(24日)上午,北京圖書大廈和中關村圖書大廈各自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只見他們人人推著購書車,手里捏著紙筆,一邊在書架前徘徊,一邊認真地寫寫畫畫,不時還要詢問專門陪在身邊的導購員。還是胸前佩戴的證件泄露了他們的身份——原來他們是來自全市80余家社區的選書代表,特地來書店為社區居民挑選圖書的。
今年年底前,以前只開設在農村的益民書屋將正式入駐城區的居民社區。和農村益民書屋的老規矩一樣,書屋里將提供哪些圖書,居民們可以自己說了算;可是對于選書代表們來說,這可真是一件新鮮事。
8536元得精打細算
根據北京市讀書益民工程的安排,早在今年6月,益民書屋配備的自選報刊、音像制品和70%的圖書都已甄選完畢;而剩余30%圖書的挑選工作,則要靠來自全市16個區縣的1100多位選書代表來完成。此次選書任務要在兩個星期內完成,每個書屋可以選擇總價值為8536元的圖書。
“這筆錢可得精打細算,不能讓居民們失望。”來自青龍橋街道的選書代表古良玉說。西三旗街道怡清園社區的楊國萍則記下了具體要求:“要選出不少于200冊的圖書,每種只能選1本,還不能挑選10本以上的成套或成系列的圖書。”“我們社區居民喜歡小說,我得找點兒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朝陽門街道新鮮社區的張云京快言快語。
社區居民自己開書單
香山街道6號院社區的何苗可是有備而來。只見她掏出了一張書單,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40多種圖書的書名。為了擬訂這張書單,何苗沒少下工夫:“我們專門開會征集了居民們的意見,社區讀書專家還審核過呢。”據她介紹,大家需求最多的是養生類書籍,不過考慮到老圖書室里一直沒有兒童讀物,這回她特地幫孩子們選擇了一些彩色繪本。
一些特色圖書格外受到選書代表們的青睞。朝陽門街道新鮮社區里有個居民攝影小組,成員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別看他們人手一部數碼相機,可是居然沒人會用。這回,負責選書的張云京特地挑選了《數碼攝影一點通》等入門書籍,價格不貴,卻把攝影和修片的竅門全都講得清清楚楚。
不過,來自永定路街道六街坊東社區的彭玉玲卻有點兒失望。來選書之前,社區的老人們特地托她選幾本手工制作方面的書籍,可是找來找去,她卻只挑到了三本書,其中兩本還是服裝剪裁方面的書籍。為此她提出了一個小建議:“手工制作是很多老年人解悶的愛好,如果出版社能多推出一些手工書就好了。”
社區書屋每年選書一次
據市益民書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讀書益民工程已經實施了6年,共建成益民書屋3975個,實現了“村村有書屋”的戰略目標。去年,北京市推出了10個社區益民書屋試點,今年年底前,全市將在城區建成首批共200家社區益民書屋,將精神食糧送到家門口。而社區居民代表的選書活動,今后也將每年舉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