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鋒逝世50周年之際,一部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雷鋒個人文集《雷鋒全集》最近由華文出版社出版。近20萬字的《雷鋒全集》共收錄雷鋒330余篇日記、眉批、詩歌、小說、散文、講話、書信、贈言等,其中有很多珍貴資料都是首次面世。
透過一張張雷鋒手稿和錄音資料,我們得以接近半個世紀前那個最真實的雷鋒。
編撰歷時二十余載
追尋雷鋒的日子是漫長的。《雷鋒全集》編輯整理主持者邢華琪介紹,《雷鋒全集》編撰歷時20余載,8000多天,足跡遍及全國20余個省區(qū)市,凝聚了70多位雷鋒生前的同學(xué)、戰(zhàn)友、同事、領(lǐng)導(dǎo)的傾力付出。
從北京到沈陽,從望城到鞍鋼,從營口到撫順,編撰者走訪了一家又一家涉及雷鋒文稿的新聞單位,走進了一個又一個存有檔案或文物的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找到了一個又一個與雷鋒有過書信往來的當事人,采集到大量與雷鋒文稿有關(guān)的鮮為人知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華文出版社社長羅爭玉評價,這部《雷鋒全集》是迄今為止最權(quán)威、最完整的雷鋒個人文集,忠實記載了雷鋒工作、學(xué)習(xí)、生活情況和道德情操。
《雷鋒全集》中有不少內(nèi)容在過去的出版物中從未公開發(fā)表。書中收錄的日記有162篇(另有16篇日記分類到散文、詩歌、文章之中),比原出版的《雷鋒日記》多35篇,而60篇書眉筆記、多數(shù)詩歌,基本上是從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報社等處一篇篇抄錄的;雷鋒的講話,多數(shù)是從當年留下的錄音帶上記錄并加以整理的,而全部書信和贈言,幾乎都是從個人手里征集來的。
羅爭玉說,在整理雷鋒資料的過程中,編寫組的工作人員也更加深了對雷鋒本人的了解。透過雷鋒微微向左傾斜的雋秀字體,我們讀出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文學(xué)才情、有思想深度的雷鋒,而不是一個造出來的“神”。
羅爭玉表示,《雷鋒全集》今年2月正式推出,上半年發(fā)行20萬冊,甫一出版就受到了各地讀者的歡迎,成為各大書店的暢銷書,達到了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
為保真實給每個人名加注
羅爭玉介紹,為了保證《雷鋒全集》的真實性和說服力,編輯們?yōu)槿珪婕暗膸缀趺總人名都加上了注釋。今年春節(jié)假期,編輯放棄寶貴的休息時間,先后給沈陽、鞍山、望城等地的資料提供者打了300多個電話,又新增50余處注釋。
在給人名加注的過程中,編輯們還了解到許多雷鋒贈言背后的新故事。
比如,雷鋒當年“雨夜送大嫂”一事,被雷鋒抱過的小孩徐富濱現(xiàn)已56歲,他的母親紀玉春曾將雷鋒幫助他們母子的感人事跡寫成文字刊登在《哈爾濱經(jīng)濟日報》上。
邢華琪表示,《雷鋒全集》里幾乎每一篇日記、每一封書信、每一段贈言都有雷鋒手跡和錄音記載,由于出版紙張有所限制,部分手記未能刊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本書利用已掌握的大量資料,希望最大程度地還原一個真實的雷鋒。
在尋找雷鋒的20多年中,曾為編寫組提供過珍貴資料的很多雷鋒戰(zhàn)友已經(jīng)去世。邢華琪說,他們可能只提供了一條贈言、一小段書信,但他們永遠忘不了和雷鋒有一段相識、相知的短暫歲月,有的行動不便,仍不遠千里委托子女把雷鋒手稿交到編寫組手中。
雷鋒入伍的“接兵人”戴明章,曾自費尋訪當年雷鋒的同學(xué)、同事、戰(zhàn)友,訪問人數(shù)達150多人,足跡遍及20多個省份,不僅結(jié)集出版了《回憶雷鋒》一書,而且?guī)Щ亓嗽S多珍貴雷鋒書信、贈言復(fù)制件。
邢華琪表示,他曾親眼目睹了雷鋒日記的手跡,細讀過雷鋒的入團、入黨申請書原稿,還有雷鋒在所讀書籍上密密麻麻的書眉筆記,采訪了當年記下雷鋒小學(xué)畢業(yè)即席發(fā)言的原望城縣荷葉壩小學(xué)教師、雷鋒的班主任夏柳,訪問了撫順雷鋒紀念館和湖南雷鋒紀念館的多任館長。
“于是,對雷鋒的生平事跡才有了比較權(quán)威的闡述;對雷鋒的心靈歷程,才有了比較詳盡的記錄;對雷鋒的大事年表,才有了更為準確的論述。”邢華琪說。
解開雷鋒之謎
對很多沒接觸過雷鋒的人來說,雷鋒像個謎,許多的謎已在書中解開。《雷鋒全集》中一些首次公開的珍貴資料回應(yīng)了讀者對雷鋒的許多疑問。
“曾有人問,雷鋒每做一件好事就會寫進日記,他可寫過自己的缺點?這次出版的《雷鋒全集》就此清楚地作了刊載。雷鋒在《入黨轉(zhuǎn)正申請書》中,用了兩大段文字,一口氣寫下了自己的9條缺點。”邢華琪說。
雷鋒在《入黨轉(zhuǎn)正申請書》上寫道:“因工作的需要,經(jīng)常外出匯報,在生活上形成了一種自由散漫的作風(fēng)。比如,有時候不請假外出,禮節(jié)不夠周到,軍容有時不夠整齊。”他還提到“自己個性急躁,辦事一口氣得成。”
邢華琪坦言,如此嚴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評,對一個即將轉(zhuǎn)正的預(yù)備黨員來說,難能可貴。
除此之外,《雷鋒全集》還首次回應(yīng)了關(guān)于雷鋒捐款的種種質(zhì)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人曾質(zhì)疑雷鋒當年捐款的真實性和去向,雷鋒的收入和捐款到底是多少,細讀《雷鋒全集》就能知道。
通過走訪大量雷鋒生前的同事和戰(zhàn)友,邢華琪了解到,雷鋒參加工作及入伍6年時間,部隊津貼和地方收入加起來,總計大約1000元至1200元。雷鋒生前有兩次捐款,第一次給和平人民公社捐款200元,返回來100元;第二次捐給遼陽災(zāi)區(qū)100元,遼陽市委全部退給了雷鋒。
在雷鋒《入黨轉(zhuǎn)正申請書》中,雷鋒提及當時收到遼陽市委退款后,又將錢捐給河南干溝民辦小學(xué)一事。他在申請書中寫道:“我準備賣掉自己的衣服和鞋子,以支持他們辦學(xué)。當首長沒有同意我這種做法的時候,我心里感到很不安,連覺也睡不著。我左思右想,后來拿出自己在部隊一年零九個月的全部津貼(100元)。”雷鋒還說:“把錢寄出后,心里也就快活了。”
羅爭玉表示,這段關(guān)于雷鋒捐款的記錄手稿是首次公之于眾,在回答質(zhì)疑的同時也讓讀者了解了一個更真實的雷鋒。
“50年來,社會經(jīng)歷了對雷鋒從不太完整了解到比較完整了解的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的客觀認識過程。”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裁王濤說,“曾幾何時,社會上出現(xiàn)對雷鋒的誤解、漠視,甚至是惡搞,但是只有當認真了解了雷鋒之后,才能作出客觀的評價。作為出版社,有責(zé)任為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