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2012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家世界知名企業和機構的300多位代表,攜帶600多項技術轉移與產學研合作項目和包括北京在內的10個省市的1200多家企業代表進行了研討和對接,一大批項目達成合作協議或合作意向,23個項目當場完成簽約。據北京市科委負責人介紹,跨國技術轉移是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的首要任務,也是現階段北京實現技術跨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推動力量,未來北京將建設成為國際技術轉移樞紐城市。
在普通人眼里,“跨國技術轉移”是個讓人覺得陌生的詞,事實上這是一項惠及百姓的民生科技工作,據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跨國公司在北京設立的具有研發功能的企業有404家,經北京市科委認定的跨國公司在京設立的研發機構有58家,這些跨國公司的母體主要來自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主要從事電子信息、軟件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研發,包括殼牌、松下電器、寶潔、西門子、摩托羅拉、三星、富士通等世界500強企業,目前已有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創新成果涌現。
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草莓
“中英草莓技術合作工作室”就是此次跨國技術轉移大會的簽約成果之一,簽約三方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英國東茂林研究院和北京市科委下屬的北京技術交易中心,其中后者扮演的是“紅娘”的角色,將前二者成功牽線。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草莓工程技術中心的鐘傳飛博士告訴記者,傳統的露生草莓成熟期為每年6月,設施栽培草莓供應期為前一年12月到第二年5月,而從7月到11月很難吃上新鮮草莓,而英國培育的四季草莓恰恰可以在這5個月的空窗期內上市,而且具有抗逆性強、不易生病、節水的特點,適合在北京這樣的缺水地區種植,此次合作的英國東茂林研究院技術力量雄厚,四季草莓正是其拳頭產品,此次雙方簽約成功,北京方面將開始大規模的品種引進、篩選、試種、改良工作,有望研制出適合本土環境的“國產版”四季草莓,到時人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嘗到新鮮的草莓了。
軌道交通引進先進技術
近幾年我國軌道交通發展迅速,并已經完成49條、1395公里的地鐵軌道建設,但在設計理念、技術水平等方面還與歐美等先進國家存在一定差距,北京市科委聯合相關高校院所和企業,針對軌道交通開展了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通過引進外國先進的核心技術、高端設備以及海外專家團隊的形式,與國際資源高效對接,先后與英國約克大學、伯明翰大學、德國不倫瑞克工業大學等合作承擔了一系列國際合作專項。
該實驗室副主任艾渤介紹,目前在北京地鐵亦莊線、昌平線應用的CBTC技術就是跨國技術合作的成果,這是一種基于無線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其特點是基于無線通信技術來實現列車和地面設備的雙向通信,用以代替軌道電路作為媒體來實現列車運行控制,這項技術首創于歐洲,后被實驗室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最終完成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CBTC系統。應用了這項技術,列車間隔縮短,車流密度加大,提升了軌道交通運輸效率。此外實驗室還與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德國不倫瑞克工業大學合作進行“電波傳播與無線信道建模”技術的研究,該技術是鐵路專用無線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基礎,如果信道建模不好,基站之間的間距就得縮小,既不經濟,而且干擾還大,使用這項技術將使得基站建設數目減小,節約資源,提高效益。目前實驗室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軌道交通人流密集、場景復雜多變的特點,探索適合我國軌道交通復雜場景的建模理論和方法,以提高專用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的高效性和鐵路無線通信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