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舉辦了百名專家大型咨詢活動,平時“一號難求”的國內權威專家紛紛亮相。6000余名市民慕名而來,參加專家咨詢、防癌健康查體、健康大講堂等系列活動,將以“科學抗癌,關愛生命”為主題的2012年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推向高潮。
“惡性腫瘤已成為居民最大的健康殺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介紹說,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癥280萬,死于癌癥190萬,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癥。過去由于治療癌癥等技術手段有限,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得了癌癥就等于領到了死亡通知書,人們陷入“談癌色變”的恐懼當中。隨著對癌癥的深入研究了解、癌癥防控網絡的建設、早診早治技術的推廣普及以及規范化綜合治療模式的應用,早期癌癥通過現有的治療手段完全可以治愈,部分中晚期癌癥還可以長期帶瘤生存。所以,我們認為通過早診早治以及合理規范的綜合治療,癌癥會像其他常見“慢性病”一樣可防可治。
但遺憾的是,能夠徹底治愈的早期癌癥在臨床病例中只占到20%至30%。也就是說,大部分患者被發現時已經到了癌癥的中晚期,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期。
“很多患者都問我們,癌癥怎么自查?哪些癥狀是患癌的早期信號?”幾位專家告訴記者,大家都很關心癌癥的臨床表現,希望從身體的變化上發現患癌的蛛絲馬跡。“但實際上,等到你能夠感覺到的時候,就已經晚了”,腹部外科副主任蔡建強介紹說,以最常見的肝癌為例,患者在患病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毫無感覺的,等到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肝區疼痛、食欲下降、日漸消瘦等癥狀,這時往往已經到了癌癥的中晚期。
婦科主任吳令英對她曾經接診的一個病例印象深刻——一名中學生因為卵巢癌導致腹部發胖,家人卻以為是孩子的正常發育未予理睬。為了減肥,這名中學生加強了體育鍛煉,當劇烈的運動導致腹部劇痛時才發現問題,這時體內的腫瘤已經長到20厘米,送到醫院時腫瘤都破裂了。
幾位專家都表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腫瘤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最佳方式,公眾應該把腫瘤的檢查納入自己日常的保健計劃。腫瘤?漆t院或三甲綜合醫院通常都具備做腫瘤檢查的條件,大家可以每年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一次檢查,將腫瘤的苗頭扼殺在早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