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用血管理辦法公布
明天(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衛生部昨天公布《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規范醫院用血。8月1日起,除急救用血外,醫院使用一滴血也需申請審核,如果一位患者一天內申請備血量達到800毫升,就須科室主任核準簽發。
現狀:供血緊張不易緩解
昨天,衛生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郭燕紅介紹,2010年底以來,一些地市出現血液供應緊張情況,個別地方呈現常態化趨勢。
郭燕紅分析,造成供血緊張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臨床血液需求的快速增長。2010年與2009年相比,全國手術人次增長18.6%,而同期無償獻血量增長僅有7.7%,遠遠趕不上手術人次和醫療服務量的增長水平。
第二,我國大陸人口獻血率只有9%。,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只有一個國家的人口獻血率達到10%。至30%。,才能基本滿足本國臨床用血需求。目前,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人口獻血率分別為30%。和23%。,而部分發達國家為45.4%。。
第三,像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雖然有豐富的醫療資源,但也集中了全國各地的病人,導致這些地方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顯,血液供應緊張情況不易緩解。
進入夏季,本市也將進入獻血淡季。據市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目前,本市人口獻血率在2%左右,也就是每50人中有1人獻血。
自1998年《獻血法》出臺以來,本市累計獻血總人次超過400萬人次,其中10次以上的獻血者約為2.7萬人次,20次以上的達1.8萬人次。此外,參與獻血的外籍人士2008年以后逐步增多,已累計達到500余人次,目前,本市所有采血點均已具備接待外賓獻血的條件。
近兩年來,本市的年用血量大約為140噸,但仍存在供血緊張的情況。
節流:用血需申請審核
昨天衛生部發布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將于今年8月1日起實施。新的《管理辦法》對醫院用血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以提高臨床合理用血水平,通過“節流”保障臨床用血需求和血液安全。
過去醫院用血,超過2000毫升才需要履行報批手續,而新的《管理辦法》明確要求,除急救用血外,使用一滴血也要進行申請、審核。
依據要求,患者用血,必須由具有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醫生提出申請,同一患者一天申請備血量少于800毫升的,醫生提出申請后,上級醫師核準簽發,方可備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請備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經申請審核后,由科室主任核準簽發后,方可備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請備血量達到或超過1600毫升的,經科室主任核準簽發后,還須報醫院醫務部門批準,方可備血。
開源:規范互助獻血
目前本市一些醫院建議手術患者進行互助獻血,也就是家屬為患者獻血。《管理辦法》中提出,醫療機構應當規范開展互助獻血工作。血站負責互助獻血血液的采集、檢測及用血者血液調配等工作。
對于互助獻血是否會出現血液買賣行為的擔憂,衛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互助獻血是《獻血法》規定的,國家提倡并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衛生部有關負責人強調,互助獻血是在血液緊張的時候采取的一種應急措施,不是臨床用血的主要來源,更不是對患者及家屬的硬性要求。
衛生部將進一步規范互助獻血的過程,尤其是動員、流程制度安排等方面,保證人們能真正互助獻血,真正按《獻血法》規定獻血,而不要把它轉換為血液的買賣行為。
《管理辦法》中還提到,三級醫院、有條件的二級醫院和婦幼保健院應當開展自體輸血技術。
報銷:推進用血異地報銷
根據規定,獻血者及親屬可以免費用血,但部分獻血者經常遇到獻血容易用血麻煩的情況,例如用血要先繳費再到有關部門報銷;跨省不能免費用血等。
郭燕紅表示,目前正在逐步推進省際之間的血液費用報銷。不久前衛生部發文,要求省內要推進異地用血的報銷工作,而且還規定無償獻血相關人在省內異地用血時,費用先在用血地報銷。郭燕紅談到,隨著醫保的報銷制度不斷完善,逐步推進省際之間跨地血液費用的報銷。
市衛生局也表示,今年年內,持有北京獻血證的無償獻血者在京用血將實現實時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