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壇公園神樂署,小觀眾們在樂隊演奏員的指導下敲擊編鐘,參與中和韶樂的互動表演。端午節小長假期間,天壇公園在中和韶樂固定演出的過程中添加了互動環節,使大家在欣賞古樂慶端午的同時親身探究我國古代文化的奧秘。
今年的端午小長假,短暫的雷雨天氣并未影響游客在北京觀光消費的熱情。昨日,北京市旅游委發布的數據顯示,端午假期北京共接待旅游者30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1.78億元,同比增長14.2%。“進京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多,而且人均消費額度明顯上升。”北京市旅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現象意味著北京旅游擁有著越來越高的附加值。
北京蜜餞、酸梅糕、塔糕、驢打滾……昨日上午,奧林匹克公園“北京旅游美食大集”上花樣繁多的北京小吃,讓杭州來京游客李娜一家好好體驗了一把“京味兒”。“大集上都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吃,不但口味好,價格也適中,還集中在一起,省得我們到處找。”李娜說,一家人不僅逛了鳥巢、水立方等奧運景點,還就近品嘗到北京小吃,很喜歡這種“一站式”的旅游體驗。
“端午假期,北京市接待外省市旅游者77萬人次,同比增長11.6%;旅游消費達到了8.6億元,同比增長23.3%。”北京市旅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旅游消費的大幅上漲,正是得益于類似“北京旅游美食大集”這樣的活動大量舉辦。“游客們來到北京,能玩、能消費的地方越來越豐富;旅游業附加值不斷提高。”
據了解,端午假期進京游客的人均花費為1117元,同比增長5.6%。而在客源地統計方面,近距離的華北地區客源占六成,比去年同期減少一成;華東和華中地區等中距離客源市場占兩成半,增加68%。
外地游客暢游北京的同時,遠郊區縣鄉村民俗旅游的接待人數和收入也穩定增長。端午假期中,北京市鄉村民俗游接待人數118.2萬人次,同比增長1%,旅游總收入達1.13億元,同比增長1.7%。
在景區種類方面,文化類景區(點)接待量保持增長。端午假期中,本市歷史文化觀光型景區(點)接待量比去年增長11.6%,其中什剎海風景區接待量同比增長1.7倍,故宮同比增長11.5%,頤和園同比增長4.6%;博物館類的景區(點)接待量同比增長4.3%,其中首都博物館同比增長25.8%,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接待量更是同比增長7倍。
由于受到陰雨天氣和中考的影響,近郊區如昌平、大興、通州鄉村一日游人數顯著減少,本市居民減少了到公園景點的戶外休閑活動,自然觀光型景區接待量不及去年同期。市民景區游覽共計113萬人次,同比減少9.6%,旅游消費2億元,同比減少8.1%。
為了給游客們創造良好的旅游環境,端午假期全市旅游咨詢站接待現場咨詢和電話咨詢共計11.2萬人次,同比增長12%。此外,假日期間全市共出動旅游執法檢查人員4918人次,車輛481臺次,檢查導游員76名,檢查旅游車輛27臺次,檢查旅游企業89家。其中,糾正無照經營及無照游商91個,查處非法散發小廣告12起,全市旅游環境秩序總體良好,未發生重大旅游投訴和旅游事故。(記者 楊汛)
相關新聞
近130萬人游園
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繼前天單日游客量創歷年端午節新高后,截至昨天15時,市屬11家公園3天小長假共接待游客129.5萬人次,同比增長8%。
35.9萬人次、53.4萬人次、40.2萬人次,截至昨天下午,端午小長假市屬公園接待游客129.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8%。其中,端午節當天接待游客53.4萬人次,創下歷年端午假期單日最高紀錄。在11家公園中,皇家園林依然最具號召力。天壇公園、北海公園和頤和園不僅游客量均接近20萬人次,每天10時、12時、14時、16時四個時段的在園人數也位居前列。端午節當天,第16屆荷花文化節為北海公園贏得了10萬名游客,使其成為假期中單日接待量最高的公園。天壇神樂署首次舉辦的端午“壇樂清音音樂會”,每場座無虛席。小朋友們作為游客主力,紛紛與始于三千年前的古老音樂親密接觸。
今年端午節,各公園推出的特色民俗活動,使得游客增長幅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上。比如,中山公園舉辦了“端午節民俗知識展”,介紹掛艾草、斗草、龍舟競渡等傳統習俗;陶然亭公園舉辦祭祀屈原儀式,并邀請民俗專家為游客開辦端午知識講座。由于節日期間天氣涼爽,湖面泛舟成為游客最喜愛的游園活動。每天10時到16時,各水面公園碼頭始終保持近八成的接待量。
市公園管理中心表示,端午節期間,各公園未出現擁堵狀況,游客量穩定在滿園人數的70%至80%。同時,“學雷鋒公園志愿服務站”為游客提供小藥箱、飲用水等服務4.2萬次,義務咨詢、指路講解服務5萬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