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北京市甲狀腺癌病例10年增長兩倍

2012-07-16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避免術后并發癥 及早診治是關鍵

    最近10年來,甲狀腺癌“異軍突起”,成為增長最快的癌癥。最新發布的《北京市2011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顯示,2010年北京市共報告甲狀腺癌新發病例1099例,占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的2.9%,比2001年增長了225.2%。其中,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10年間增長了223.8%,去除年齡因素影響外,年平均增長率為14.6%,發病順位也由2001年的第10位增長到2010年的第5位。

    雖然甲狀腺癌來勢洶洶,但有一點讓人欣慰,就是甲狀腺癌的預后比較好。一般來說,甲狀腺癌患者通過手術就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但是若手術不精細,術后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北京世紀壇醫院頭頸腫瘤中心主任魏伯俊說,要想避免并發癥,就需要頭頸外科醫生為患者“精雕細刻”。

    魏伯俊說,如果甲狀腺手術不夠“完美”,患者就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比如,有人做了甲狀腺癌切除手術后,突然變得聲音嘶啞,“閉上眼睛甚至聽不出來他是誰”;有些患者則出現了手足抽搐等副作用,甚至因此而丟了工作。“任何器官腫瘤的手術治療都不可避免地帶來一定的副作用。”魏伯俊說,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瘢痕、感覺異常、功能改變等,手術越精細,手術后的副作用也就越輕。但是甲狀腺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處于血管神經十分密集的頸部中央,又與喉關系密切。“理想的甲狀腺癌手術不僅要徹底切除腫瘤,還要千方百計地避免影響喉的功能和甲狀旁腺的功能。這就要求主刀醫生必須要保護好喉神經和甲狀旁腺及其血管。”但甲狀腺與甲狀旁腺緊密相連,加上甲狀腺癌患者由于腺體已經發生“變異”,醫生手術時辨認喉神經和甲狀旁腺難度加大,因此手術出現并發癥的風險是客觀存在且難以預測的。有些甲狀腺癌患者手術前腫瘤就已經侵犯到喉神經,手術時為了盡可能徹底切除腫瘤需要對神經進行分離牽拉,這種情況發生術后聲音嘶啞的危險性很大。

    魏伯俊說,目前頭頸外科醫生已經將喉顯微外科技術應用于甲狀腺手術,因此,醫生對微小血管的分辨能力和保護能力大大提高,現在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程度均得到控制。不過,晚期甲狀腺癌可能需要切除喉,“別說聲音嘶啞,保全聲音都是奢談。”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甲狀腺癌最為重要。

    受訪專家

    魏伯俊,北京世紀壇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兼頭頸腫瘤中心主任,北京協和醫院頭頸外科專業創始人,國內最早開展甲狀腺顯微外科技術專家之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