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歐洲央行相繼宣布降息,英國央行同日宣布啟動規模達500億英鎊的新一輪貨幣刺激政策。步調一致的降息一方面有利于全球經濟實現“共振”,也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兩大經濟體同日降息
中國人民銀行7月5日晚發布公告稱,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這是央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第二次降息。
宏源證券研報認為,本輪降息是1992年以來罕見的第3次降息周期。此前的兩輪降息周期分別是1997年后和2008年后。為對抗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國人民銀行曾先后六次下調存款利率;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央行曾先后三次降息。巧合的是,在央行宣布降息的當日,歐洲中央銀行決定將歐元區主導利率從1%下調25個基點至0.75%的歷史最低水平。新利率將從7月11日開始正式生效。這是歐洲央行自去年12月以來首次降息。
兩大經濟體同日宣布降息意味著貨幣政策正集體走向寬松。在瑞穗證劵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看來,保增長已成為主要經濟體的普遍共識。一個佐證是,在中國央行和歐洲央行宣布降息的當日,英國央行啟動規模達500億英鎊的第三輪貨幣刺激措施來買入資產。沈建光預計,美國在經濟疲軟而財政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未來刺激經濟,也需依靠貨幣政策,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仍會是其選擇。
事實上,在兩大經濟體宣布降息之前的6月初,澳大利亞央行決定將現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3.50%。這一數字已接近2009年年底的水平。而且,澳大利亞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成員委員認為,仍有再次小幅放寬貨幣政策的余地。
除發達國家外,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也加入到降息陣營。巴西央行于5月31日下調基準利率50個基點至8.5%,為2011年8月以來連續第7次降息,調降后的基準利率處于歷史最低水平。更早些時候,印度央行于4月17日宣布將銀行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為印度央行三年來首次下調基準利率。
未來仍有降息可能
中國農業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王靜文認為,經濟放緩已是全球性趨勢,未來會有更多國家加入到寬松陣營中來。“由于利率水平相對較高,今年上半年一些新興經濟體率先降低利率,歐美等發達國家則選擇按兵不動。然而,物價目前已經不是歐美發達國家擔心的主要問題,刺激經濟增長刻不容緩。在利率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采取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性加大。而其他一些未采取降息政策的國家也會陸續加入到降息陣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央行年內二度降息,且為非對稱降息加上貸款利率下限進一步擴大,保增長的意圖非常明顯,再度降息有利于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經濟平穩增長。若經濟超預期下滑,年內不排除再次降息的可能。
王靜文認為,世界范圍內的普遍降息或采取寬松貨幣政策有利于全球經濟的“共振”。“各國經濟刺激政策會通過貿易、投資等渠道傳導至其他國家,進而形成政策合力。”對于流動性過剩造成通脹的擔憂,王靜文認為在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世界經濟已不存在很大的通脹壓力。
降息之外還需再添“藥方”
王靜文認為,貨幣政策對于經濟增長并沒有直接作用,只是降低了財務壓力。如果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甚至事與愿違。因此,全球范圍內的降息對宏觀調控和相關行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靜文指出,除降息之外,還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如減稅、增加居民收入、降低民企準入門檻等,增加企業投資的動力和機會,刺激居民的消費意愿。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認為,下調基準利率,降低資金成本有利于釋放有效投資需求。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利用價格杠桿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優化了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如果執行得力,該意見可能會比降息取得更實際的效果。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在當前貨幣政策放松的情況下,銀行的一些監管指標如貸存比、資本充足率等卻仍維持著上一輪經濟過熱時的水平,已構成了對當前信貸投放的明顯制約。特別是貸存比指標,已經造成了金融運行的扭曲,應當考慮及時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