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2日),“理論家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西城區廣內街道西便門東里社區,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吳剛、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段霞與社區居民共議老舊小區改造。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贏得了社區居民的陣陣掌聲。
“這老小區建設啊,人情味兒特質可不能丟。”雖然是理論家,但吳剛一開口就說到了老住戶心里頭。他說,老舊小區雖然居住功能差一點,公共設施有些跟不上,但鄰里之間的交往多,特別有人情味兒。但有些居委會干部有機關化作風,案頭工作一多,就很少出辦公室了。“居委會考核可以增加對老街坊的見面率、交談率和熟知率考核,在老舊小區建設中才能發揮更大作用。”
“要我說,這居委會還可以發揮一些服務功能,成立一些可以自行運轉服務團隊。”段霞接上了話茬,接著說居委會的事兒。她建議,居委會可以發展一些不以盈利為目的又能給小區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務團隊,比如小飯桌、上門理發、早餐點、家政服務等,做好了還能成為有特色的社區文化。
“那您看能不能幫捎個話,問問我們這老樓今年能不能改?”看著老百姓一雙雙熱切期盼的眼睛,市住建委房屋安全和設備管理處處長李自強拿起手機就給西城區相關負責人發了短信,“我這就給您問,有信兒馬上給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