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中小學生健康是全面發展的關鍵,但學生體質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視力不良檢出率正在逐年上升。日前,北京市編制完成我國首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指引,有哪些飲食習慣和飲食觀念必須摒棄,值得關注。
首先,這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指引名為《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指引》,在教育部的官方網站可以查詢到。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市中小學生中,超六成為“小眼鏡”,超兩成為“小胖墩”。 “指引”分為小學生、中學生兩個版本,對中小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個環節都提供了可量化的標準。
指標顯示,一名小學生每天攝入的肉食總量,不應當超過1個小雞腿或2個雞翅中;小學生每日至少應睡10個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而且,每天都應堅持鍛煉1小時。
針對視力不良問題,《指引》給出了健康用眼的明確指導:除了遠離iPad等電子產品外,上課或做作業眼距離書本33厘米,用眼時間45分鐘到50分鐘休息10分鐘;用電腦時眼睛與電腦屏幕距離不少于50厘米,20分鐘到30分鐘休息一次;看電視要少于30分鐘,眼睛距離屏幕3米以上。
此外,針對“小胖墩”超兩成的問題,《指引》給出處方“少吃零食多運動”;針對心理壓力大的問題,《指引》給出處方“每天面帶微笑”等等。
北京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所長段佳麗提出,為緩解中小學生肥胖、視力不良的問題,中小學生每日的普通戶外活動時間應達到3.5小時。
對于這3.5小時的分配,她建議,北京市教委已要求學校保證每日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按6節課計算,每個課間10分鐘加起來是1小時,上下學建議步行半小時。此外,家長可以再幫助孩子安排1小時活動時間,“追蹤調查顯示,每日戶外2.5小時以上的活動,即可減緩視力下降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