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為了減輕中小學生負擔,教育部門針對學生的在校時間、考試次數、作業量等作出明文規定,被稱為“史上最嚴‘減負令’”。但是“減負令”是否真正生效?根據日前發布的《國內中小學“減負”情況調查報告》,“最嚴‘減負令’”有一定效果,但不明顯,甚至有逾三成的學生課業負擔不減反增。
5月30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形成自全國31個省份中小學生、中小學教師及家長的4701份有效問卷的《國內中小學“減負”情況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減負”后約有22%的學生課業負擔“明顯減輕”或“有所減輕”,近半數(47%)的學生課業負擔維持原狀,31%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所加重”和“明顯加重”。
在對不同地區“減負”的實施效果的觀測中,課題組將六個代表省市(北京、上海、安徽、湖南、甘肅、重慶)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變化情況進行了比對。結果顯示,北京課業負擔減輕比例最高,有60.5%的學生表示“減負”后課業負擔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