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改革啟動

2013-08-04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中國保監會昨日宣布,經國務院批準,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改革正式啟動。從8月5日起,普通人身保險預定利率不再執行長達14年之久的2.5%上限限制,可以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

    億元保費可讓利百萬

    根據保監會的規定,普通人身保險以及與特定資產項目掛鉤的專項保險產品,都可以由保險公司自由定價,但預定收益率在3.5%以上的產品,需要在使用前報請保監會的批準。此外,在壽險市場中占比超過80%的分紅型保險,以及兼具保障和投資的萬能險預定利率仍不得超過2.5%。

    預定利率指的是保險公司在計算保費和責任準備金時的假定利率,預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險產品的價格直接相關。此次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放開后,保險市場上常見的意外傷害保險、重大疾病保險、養老保險等非投資型險種,在保險條款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繳納同樣數量的保費,所享受的保障額度將比以前有所擴大;而購買相同額度的保險產品,所繳納的保費則會較以前下降。

    一家大型壽險公司個險渠道負責人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假設保險公司產品預定利率由2.5%提升至3.5%,在其他精算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則意味著保險公司每收1億元的保費,每年就可以有100萬元的資金讓利給保險消費者,用于增加保險賠付額度、擴大保障范圍及降低產品價格。“簡單來說,預定利率的放開,會給保險消費者帶來三大利好,賠付額度上升、保障范圍擴大、以及產品價格的下降。”

    14年預定利率上限終結

    自1999年6月以來,人身保險的預定利率上限一直被限定為年化復利的2.5%,而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的利率已經達到3.0%,高于壽險預定利率上限,成為影響保險產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此前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表示,預定利率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保險需求,不符合保險市場的發展需要。

    對消費者而言,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之間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和比價效應,隨著過去兩年資本市場的低迷,保險公司屢屢“折戟”資本市場,而信托、理財產品憑借較高的收益對保險市場帶來一定沖擊。

    有壽險公司高管更是直言,保險產品的地位已被理財市場弱化。

    前述壽險公司人士表示,定價利率放開后,部分保險公司會提高利率,吸引消費者投保,整個市場將實現差異化競爭。

    壽險產品專家丘斌斌在微博上表示,預定利率的改革是保險業市場化的一個明確信號,從傳統險種入手也體現出監管部門的審慎態度。對消費者而言,真正的費率影響還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因為大公司不會一下把預定利率調整到3.5%,而是一個觀察遞進的過程。

    ■ 相關

    險企總精算師實行終身責任制

    終身責任制是保監會針對人身險費率改革出臺的配套政策

    中國保監會昨日還發出通知稱,對保險公司總精算師實行終身責任制,規定總精算師需對保險公司的產品定價、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分紅方案確定等履職行為負終身責任。同時要求總精算師在任職前兩年內不能有“跳槽”經歷。

    根據規定,保險公司總精算師應獨立履行職責,并對產品定價、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分紅方案確定等履職行為負終身責任,中國保監會將依法對總精算師的不當履職行為追究責任。

    保監會要求,總精算師不得頻繁變換任職機構,擬任保險公司總精算師的,原則上在原任職機構連續工作年限不得低于兩年。各保險公司也不得頻繁更換總精算師,對于總精算師辭職、撤職、因病離職等情形,保險公司須向保監會進行書面報告。

    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總精算師是保險公司總公司負責精算以及相關事務的高級管理人員,負責分析制定保險產品開發、參與險資投資、評估保險準備金等事項。終身責任制是保監會針對人身險費率改革出臺的配套政策,意在明確總精算師責任,發揮精算專業力量在費率改革中的積極作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