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家教式服務”為農民算清社保賬

2013-11-03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新的政策如何讓百姓接受,平谷區人社局—— “家教式服務”為農民算清社保賬

 

 

 

    “在家帶帶孫子,每月能領1380元的養老金,還能享受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在平谷區夏各莊村,65歲的胡志清笑著跟記者說。

    夏各莊村九成農民已經實現整建制轉居,轉居后農民不僅可以享受與城鎮居民相同的醫療保險,在達到退休年齡后還可以辦理退休手續。

    本是一項利民的好政策,可在剛推廣時,胡志清和其他村民并不接受。

    2012年,平谷最大的村夏各莊村面臨拆遷,5000多人將實行農轉居。農轉居后,就要像城里人一樣先繳納社保,退休后領取養老金,對農民來說,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政策他們“一摸黑”。

    平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調研人員敲開了胡志清的家門,幾個人開始跟胡大爺介紹農轉居政策。

    “哪有這么好的事兒?”看著工作人員的熱情勁,胡大爺提高了警惕:“你們不會是賣保險的吧?”第一次宣傳,沒說幾句話,幾個工作人員就被胡大爺請出了家門。

    本來是好的政策,為什么村民就不理解呢?平谷區人社局工作人員也納悶,“但不管怎么樣,把村民當親人,把這些好政策不厭其煩地講,肯定會有效果。”

    隨后,30個人的工作組開始陸續給村民們“上大課”,工作人員把老百姓最想知道的問題編成多媒體內容,每天100戶,從早上8點講到11點半,這樣整整上了一個月。不過令他們郁悶的是,老百姓還是不買賬。

    沒效果,那就接著來。

    第二個月開始入戶針對性地講解,兩人一組,由本村人帶著一戶戶進行。有了前期鋪墊,這次,工作人員終于能進家門了。老百姓提問題,工作人員來回答,每天講七八戶,這樣又過去一個月。

    不厭其煩地講,終于有了效果,第二個月200多人簽了協議,但更多的人還在觀望。

    第三個月,工作人員又開始奔赴田間地頭、路邊樹下,跟村民們聊家常、說政策,一步步,村民開始慢慢地接受了。

    “社保政策復雜難懂,讓農民自己來搗鼓肯定不行。我們還得接著來。”人社局工作人員說。他們帶上計算器,進到每一家,挨家挨戶為老百姓算賬,給每個村民計算需要繳多少錢才能享受退休待遇,怎么才能少交錢又能多受益。

    一戶戶算,雖然是費力的“土辦法”,可讓農民對自己的“社保賬”心里有了底。

    到今年10月份,夏各莊村農轉居1757戶4604人,已完成總戶數的九成,405人辦理了退休手續開始領取退休金,1165人已經辦理醫保手續并且可以享受醫保卡報銷待遇。

    落實惠民政策的周折,讓平谷區人社局也意識到,只有把在辦公室坐等變為主動上門,像對待親人一樣為老百姓考慮,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好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地。

    他們將這一理念稱為“親人式服務”和“家教式服務”,并滲透到日常工作中,F在,在平谷區人社局辦事大廳,老百姓辦事時,有專門的引導員引導,盡量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隊、少等一分鐘。在田間地頭,工作人員一次次講解,一次次答疑,讓老百姓真正理解政策,得到實惠。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