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受韓國整形潮影響,我國整形美容市場日漸火爆,供需兩旺, 各式美容院,美容會所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對于大多數求美者而言,由于缺乏風險意識,輕易受到美容院的“忽悠”,被做了醫療美容手術,殊不知,這些項目并 非普通生活美容院可以操作,極易造成傷害,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從今日起,人民網推出系列報道,指出生活美容與醫療美容的區別,規避風險盲區,服務網友健 康。
近日,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丈夫》中,一個橋段讓人啼笑皆非。為了討好女孩家長,讓自己變得嫩點,與“岳父母”幾乎同齡的歐陽劍,被一家生 活美容院的工作人員忽悠,注射一美容針,結果弄巧成拙,反倒因為嚴重過敏影響了面部神經,好像中風一般,差點惹出大事。
圖片為電視劇《大丈夫》劇照
情急之下,到大醫院就診卻被醫生打趣道:“老爺子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想年輕不丟人,可哪能在美容院打針啊,每年讓他們這些無證無照的毀掉多少張臉你知道嗎?”
歐陽老爺子的故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多了去了,原因就是很多人把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混為一談,在生活美容院里打打針更像是“家常便飯”,殊不知這種行為暗藏極大的風險,弄不好也會像歐陽劍一樣差點致殘,嚴重的甚至搭上了性命。
在美容院里打針為何有如此大的風險?中信杭州整形醫院副院長譚曉燕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求美者存在一個誤區,分不清美容醫院和美容院。實際上,美容院只能從事生活美容,而美容醫院是從事醫療美容。消費者在非醫療機構做醫療美容,容易造成不良后患。
譚曉燕說:“我們醫院門診量的10%幾乎都是失敗的病例過來要求修復。在這個10%當中有90%是非醫療機構做的,包括美容院、會所,有些甚至是家里做的。”
其實,國家對于醫療美容機構的資質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2002年衛生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當中有詳細的規定,有較多項目在普通的生活美容院是禁止開展的,而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要符合嚴格的資質要求,包括從醫院的建制到對從業人員的資質要求。
比如整形外科醫院,要求住院床位總數在120張以上,具有12名以上副高以上職稱的醫生。從業人員必須要有主診醫師證,除了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之外,從事醫療美容必須還有第三個證:美容主診醫師證,有了這個證才可以做相關的美容手術、美容治療。
為了杜絕消費者不知情,反被生活美容店非法欺騙的行為發生,譚曉燕建議,不能開展醫療美容的生活美容院應懸掛服務承諾書,以便消費者知情,按需選擇。
“生活美容服務承諾書是一個溫馨提示,重在提醒去美容院的消費者,這里是生活美容院,不是醫療機構,不開展注射、激光、割雙眼皮、隆鼻等醫療美 容,如果有上述需求,請到正規醫療美容機構。這張承諾書要求每家生活美容院必須掛在其醒目位置,附有投訴電話;如果消費者真遇到問題,可以直接打電話投 訴。”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浙江省已有多地落實此項規定。
除了建議生活美容院懸掛服務承諾書,譚曉燕還給消費者提出建議,在進行美容之前要提前考察美容機構的資質,“貨比三家”,除了資質之外,還要對主診醫生的資質進行詳細考察,以免上當受騙,自己找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