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作文如何才能“說真話” 老師:增加閱讀

2014-03-21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作文里看不見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看起來很痛苦,我們真誠地呼吁學生們‘說真話’,寫自己真正的生活。”曾有高考語文閱卷小組的老師這樣疾呼。

    “寫作文”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似乎都是“頭等難事”。一名高三學生說,感覺寫作文最難的是審題和立意,有時候覺得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對的,但老師會說你跑題了。也有高中生反映,感覺平時積累的東西太少,寫作文的時候覺得無話可說,想提高很困難。

    東直門中學王魯新老師已經教了好幾屆高中班,王老師覺得如今學生寫作文最大的問題首先是缺乏個性化表達。比如讓學生寫一篇命題作文《堅 持》,幾乎半數學生會使用“司馬遷”或者“感動中國”做例子。很少有人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去寫,多數例子生搬硬套,并不恰當。“感覺學生們在寫作的時 候無法把生活和作文‘打通’。”王老師很無奈地說。

    王魯新老師覺得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學生閱讀量太少。隨著電視和網絡的興盛,視頻信息占用了越來越多的時間,孩子們讀書的時 間越來越少。十年前上課,如果提到莊子的《逍遙游》或者國外的名著《紅與黑》、《魯濱遜漂流記》,學生們能跟老師一起討論,但現在的學生,幾乎沒聽說過這 些書的名字。因為中考升學壓力大,現在的初中生幾乎沒時間讀課外書,因此閱讀名著在初中出現“斷層”。“如今的高中生,很多人只知道四大名著的名稱,連書 里說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二是很多學生有思考惰性。平時學習中老師“給的太多”,學生主動思考少,最終造成學生“懶得想”。三是一些樂于自己思考的學生, 因為平時接受的信息量大,但歸納總結的能力不夠,所以說話“不到位”。

    高考語文閱卷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表示,高考作文的不良文風和弊習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主要問題是“模式化”,很多學生學習了不少寫作套路,例如“賭咒發誓體”“小資美文體”“故事拼湊體”“四平八穩體”“時空穿梭體”等,文章千篇一律,看不見作者自己的影子。

    面對這些問題,老師們的建議是:學生應該從中學開始增加閱讀量,閱讀不要功利化,要讀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另外,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準確而深刻的見解和真誠的寫作態度,是寫出優秀作文必不可少的條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