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并非特指某種蔬菜,而是非人工種植的蔬菜,采集天地之靈氣,吸取日月之精華,是大自 然的寶藏之一。野菜有著純凈的品質,是大自然的美妙饋贈,也是人與自然相生相伴的見證。野菜營養豐富,清新可口,是絕佳的食材之一,還是有機食物綠色食 品。如今野菜不但登上了高級飯店的餐桌,也成為了人們日常的保健食品,深受人們的青睞。
春季野菜多種吃法功效告訴你
野菜作為純天然綠色食品,營養價值極高,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且植物纖維豐富,對人體有諸多好處。
不少人喜歡在踏春季節野外游玩時采摘野菜以備食用。然而,食用哪些野菜更為健康呢?
菊花腦:清熱解毒
菊花腦,菊花菜的嫩莖葉,又名菊花郎、菊花頭、甘菊等名。菊花腦具有疏風散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中醫認為,菊花腦性平,味甘微苦,用 水煮沸后,則味不苦。具有清肝明目和良好的解毒作用。適合高血壓、大便秘結、目赤腫痛等癥患者食用,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在春季里,菊花腦涼拌、熱炒、煮 湯皆可。但虛寒體質(如怕冷、易腹瀉、畏寒等)的人群不宜食用。
薺菜:健胃消食
薺菜,又名香薺、雞心菜、護生草等。中醫認為,薺菜性涼,味甘淡,氣清香,無毒。它既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又有良好的治病功效。薺菜對高血壓、 尿血、鼻出血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薺菜不但營養價值高,有獨特的美味,而且藥用作用也好。相關醫學實驗表明,它有多種醫療功能,能止出血,如便血、消化道 潰瘍出血、視網膜出血等;能降低血壓;能治療泌尿系統結石、腎炎水腫等病;對消化系統可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但虛寒體質仍然不宜 多食。
馬齒莧:天然抗生素
馬齒莧性寒味酸,具有清熱利濕,止痢消炎,解毒療瘡等功效,藥食兩用。它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都有較強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但吃的時候,建議不要多食。
馬蘭頭:預防感冒
馬蘭頭的營養與菠菜類似,但是較菠菜草酸含量低,鈣、鐵吸收好。此外,維生素A原含量與胡蘿卜相等,維生素C含量與柑桔類水果的平均值也相近。 馬蘭頭也可以藥用,中醫認為,馬蘭頭性味辛涼,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以主治咽喉腫痛、癰腫瘡癤、淋濁等癥。鮮食對喉嚨痛、急性咽喉 炎、扁桃體炎等頗具療效。用水煎湯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眼結膜炎、口腔炎、牙周炎、乳腺炎和鼻出血、高血壓引起的眼底出血等。
春季踏青摘野菜 多種吃法有講究
據介紹,春天正是野菜走上餐桌的最好時機,有以下幾種吃法:1、生吃:將野菜采摘后洗凈,直接蘸醬(面醬、豆醬)吃。如薺菜、蒲公英、曲曲菜。 2、涼拌:涼拌能保留野菜原有的清香爽脆,原汁原味,吃起來十分爽口,而其性涼,有潤肺之功效。生涼拌:如曲曲菜,洗凈切碎后拌豆腐,依據個人口味加調 料。熟涼拌:采摘的野菜去掉雜質,用開水焯熟,火大小根據鮮嫩情況,清水濾凈,加麻醬、蒜末涼拌。如黃須菜、蕨菜。3、炒著吃:如馬齒莧用開水焯后,清水 濾凈和雞蛋炒著吃,可以依據個人口味自選調料。4、煮飯吃:采摘槐花,洗凈后加入大米稀飯中煮,清香略甜。5、做餡:野菜做餡,加上其他幾種配料,可以制 成各種面點,如水餃、包子、餡餅。做餡過程中為盡量減少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損失,可把擠出的菜汁繼續用于做湯。
如果野菜吃不完,保存方法主要有:1、干曬法:采摘后,用開水燙一下,洗凈曬干。2、鹽漬后曬干:用淡鹽水腌一下(12小時左右)后曬干,吃的 時候用溫水洗凈即可。3、冷凍法:各種野菜均可用此法,采摘后去掉雜質,燙一下,清水洗凈擠干水分,裝入塑料袋后放入冰箱冷凍。
食得其時食得其鮮 春天野菜之十道美味食譜
香椿魚兒
香椿應該算是真正的“食得其時,食得其鮮”的春天應季菜。記得小時候,很多人家的屋前院外都有棵香椿樹。每年的陽歷4、5月間,原本干巴巴的香 椿樹上就會冒出一簇簇的香椿芽兒,昭告著我們:春,來啦!大人們也絕不會錯過食用香椿的大好時機,頭茬兒的香椿芽兒總會在第一時間被人們摘下來,甭管它們 長得有多高!如果下手慢了點,你家的香椿很可能就會被嘴饞的鄰居們“偷”走嘍。
香椿魚兒的得名應該是它的形狀類似小魚吧?其實炸出來的香椿形狀很不規則的。不過叫什么并不重要,好吃才是王道!香椿外面裹的面糊可厚可薄,薄 了酥脆些,厚了口感會很充實,完全看個人的喜好。我喜歡小時候飽滿的味道,所以面粉放的稍微多一些。喜歡酥脆口感的話可以在調面糊的時候減少面粉的分量, 再適當加一點淀粉和色拉油。
原料:
香椿芽80克、面粉100克、水90克、雞蛋1個、鹽1/2小匙。
做法:
1、香椿取嫩芽部分洗凈瀝干;
2、入沸水中焯燙至顏色變綠后立即撈出,用涼水沖凈后輕輕攥干水分;
3、面粉加鹽和水攪勻后,打入蛋液拌勻。之后靜置一會使面疙瘩消失;
4、將香椿放入面糊中掛糊;
5、鍋中倒油,6成熱時夾入香椿。待稍微定型后翻面,炸至金黃;
6、炸好的香椿放到廚房紙巾上吸去多余的油分。食用時可搭配椒鹽。
涼拌柳芽處理柳芽:
柳芽有苦味,要經過洗、泡、焯、泡、洗幾個步驟來處理,才能去掉苦味。
1.將柳芽洗凈(如果有小硬枝子要去掉),放入鹽水中浸泡10分鐘后撈出沖洗干凈
2.鍋中燒開水,水開后將柳芽放入焯2-3分鐘后撈出
3.將焯好的柳芽用清水沖洗一遍,再放入大碗中用清水浸泡,泡10分鐘后換水,這樣浸泡換水三次(這樣處理好的柳芽,可以去掉大部分苦味,吃起來鮮嫩可口,僅有若有若無的淡淡苦味,這也是它的迷人之處)
涼拌柳芽的做法:
4.將蒜切碎,小紅椒切成小圈
5.焯好的柳芽倒入碗中,撒上蒜蓉、紅椒圈,倒入調料拌勻即可(也可用辣椒油代替小紅椒)
苦菜三吃
1、苦菜蘸醬做法
苦菜摘去爛葉,掐去老根,洗凈。沾上醬就可以吃了。
2、苦菜雞蛋餅的做法
苦菜摘去爛葉,掐去老根,洗凈,瀝干水分,切碎。
往苦菜里打入一個雞蛋,放少許鹽,把雞蛋打開。
再放一些面粉和一些水,把他們攪拌成糊狀,稠稀適中。
平底鍋置火上,過熱后,倒入一大勺面糊,轉動鍋,使面糊均勻鋪開。
等面糊表面凝固后,翻面,烙至兩面金黃即可。
3、熗拌苦菜的做法
苦菜摘去爛葉,掐去老根,洗凈,瀝干水分。
放鹽、白糖、生抽、醋。
熱鍋涼油,油5成熱,放花椒,爆香,去掉花椒。
把花椒油澆在放好調料汁的苦菜上,拌勻即可。
薺菜丸子干薺菜泡到水里幾分鐘就回綠變軟了,菜處理的也干凈,輕輕沖洗一下就可以了。想起以前買的新鮮野薺菜,要花上半天的功夫摘洗,只為那一口清香的早春之味。想來社會是在進步,當然原始自然的東西丟失了不少。
薺菜加肉泥氽了丸子做了兩次。一人盛上一碗,就這樣不停口的一口小丸子,一口湯,沒等到吃晚飯就光光了。就是那一點點淡淡的野菜味吸引你,無法抗拒誘惑!
做法:
1.從網上購買的黃山產的干薺菜,要泡一下,回軟。大約半小時就足夠了,輕輕沖洗一下就好,挺干凈的。
2.將薺菜控干水切碎備用。
3.將肉泥加入蔥、姜、老抽、生抽、鹽、糖、胡椒粉、花椒粉和雞蛋拌均上勁。
4.將切碎的薺菜放入肉泥盆中,加點油和鹽。
5.攪拌均勻,裝到另一干凈碗中備用。
6.鍋內加入清水,燒開。
7.舀一大勺餡在手心內,擠出,然后用小勺子舀入微開的水中。
8.依次做好全部,蓋鍋煮開約兩分鐘,全部漂浮就熟了。
楊樹花飯團子
原料:楊樹花(楊樹吊)、玉米面
做法:
A:楊樹花洗凈,焯水后切碎,放入適量的鹽、油、搟碎的芝麻調餡,奇妙的是紅色的楊樹花焯水后,變成了綠色。
B:玉米面用3分之2的面用開水燙一下,和勻,再摻入另外的3分之一的干面,和勻即可,如果面團較干,可加入一點涼水。
C:把面團揪成一個一個的小面團,搟成餅,像包豆包一樣包起來,涼水上鍋蒸,燒開后不能停火,開十分鐘再;,;鹗昼姾蠹纯沙鲥仭
涼拌蕨菜1. 材料、部分調料備好。
2. 蕨菜洗凈切斷備好。
3. 紫天椒切碎粒,蒜壓成泥備用。
4. 蕨菜放開水中煮大約一分鐘。
5. 撈出后過冷開水,瀝干水份待用。
6. 蕨菜段碼入碟中,均勻淋上生抽、糖、陳醋、鹽、雞精、麻油、辣椒油調成的汁。
7. 再撒上蒜泥。
8. 另鍋下油爆香紫天椒。
9. 將紫天椒淋在蕨菜拌勻即可開吃。(蕨菜有微量毒性,不可多吃哦)
蒸槐花
五月是槐花的季節,打開窗戶或走在小區外的馬路上,都能聞見一股一股槐花散發出的清香味。
1. 準備好材料。
2. 槐花清洗干凈。
3. 撒上面粉。
4. 拌均勻,使槐花每個都能拌上面粉。
5. 上鍋大火蒸20分鐘。
6. 趁熱把槐花散開,蒜加辣椒油,加鹽放入蒜臼搗成泥,加入水,香油,雞精混合均勻澆在槐花里拌勻。
榆錢兒窩窩頭
又是一季春來到 柳絮兒滿天飄 曖風輕揚 桃花紅了 榆錢兒串上了梢 是誰碰碎了翡翠橋 染綠了小村莊 牧童換上了新衣裳 黃鸝也笑彎了腰 ……
1. 榆錢兒去梗,清洗干凈;
2. 玉米面、水、鹽加榆錢兒混合,用手蘸水反復搋面5分鐘;
3. 取搋好的濕面一塊,左右掂手團成團,用拇指在面團底部旋出窩;
4. 箅子上墊濕籠布,依次放入窩窩頭;
5. 蒸鍋水開20~25分鐘;
6. 清香可口的榆錢兒窩窩出鍋。
山螞蚱菜包子山螞蚱菜,膠東土話叫“山馬至菜”,它的學名叫霞草或是長蕊絲石竹,和香椿、薺菜一樣,是春天的野菜里數得上的好吃的一種~~~只是因為名字和馬齒莧差不多,所以很多人搞混了。這種菜只是野生在山坡上,不能人工培植,所以價格很貴。
原料:山螞蚱菜、韭菜、五花肉、面醬、花生油、生抽、香油、味精、鹽等
做法:螞蚱菜下開水鍋焯一下撈出,用涼水浸泡,浸泡一天,經常換水4-5次,直到水里不再出現白色沫沫為止
五花肉切小塊,用面醬、花生油、生抽、香油、味精等調料腌制,花生油要多放些,野菜特別吸油,油少了不好吃~~~~
泡好的山螞蚱菜撈出后擰干水,切碎備用
韭菜擇去爛葉老葉,洗凈后也切碎備用
將山螞蚱菜和韭菜以及腌制好的五花肉混合,加少量鹽攪拌均勻
拿出事先發酵好的面團,搓成條,切成均勻的劑子,搟皮后包餡,左右捏褶子,包成柳葉包,墊上苞米皮,蓋上一層干布,發酵半小時后入鍋
冷水下鍋,大火燒開轉中火,蒸20分鐘關火,燜五分鐘后開鍋
涼拌蒲公英
材料:蒲公英葉子150g、培根50g、南瓜子、芝麻、檸檬絲、小蔥、檸檬汁1茶匙、菜花油1湯匙、鹽、黑胡椒粉適量、蒲公英花三朵
1、蒲公英去梗取葉子、放入加了鹽的水中泡十分鐘,取出晾干
3、培根切絲,小火榨干,用吸油紙吸干多余的油份
4、檸檬皮切絲、小蔥切段(這小蔥還沒完全長大就被我剪來吃了,可憐)
5、除培根和蒲公英花外,全部食材放一個大盤,加入檸檬汁、油、鹽和黑胡椒粉拌勻
6、裝盤。先撒上培根,在揪下蒲公英花的花瓣撒上即可
春季野菜的做法 八道美味的野菜家常菜春季又到了吃野菜的好時節,那么鮮美的野菜都有怎樣的家常做法呢?這里就給你說說八款美味的野菜家常菜做法吧。
黃花菜元蘑炒洋白
原料:黃花菜一袋,元蘑30克,洋白菜400克,豆油50克,姜2片,糖5克,鹽胡椒粉各5克,醬油香油適量。
做法:
1、用油爆香姜絲及香菇,放入洋白菜和鹽,炒致洋白菜微軟。
2、加水煮片刻。
3、將姜和醬油,糖,香油加入,略煮即可食用。
翡翠魚片原料:馬蘭頭、黑魚。
做法:
1、馬蘭頭焯水,擠干水分后切成末狀;將黑魚改刀成片狀備用。
2、起油鍋,入馬蘭頭末煸炒;加高湯調味,勾薄芡后起鍋裝盤。
3、魚片用水汆至熱透后撈出,倒入馬蘭頭羹湯中即可。
馬蘭頭石榴包
原料:馬蘭頭、火腿、香干、西芹、薄千張。
做法:
1、馬蘭頭焯水,擠干水分,切末。
2、起油鍋,香干絲、火腿末翻炒(無需加調味料)。
3、將香干絲、火腿末拌入馬蘭頭中,加適量麻油和鹽,拌勻。
4、薄千張內加適量鹽,用高湯(可用雞湯代替)煨一會兒;待其在湯中自然涼透后取出,切成若干8厘米見方的小正方形。
5、取適量步驟2完成的餡料,放入每一張千張的中央,裹成石榴包。
6、西芹(也可用本芹)焯水,撕成若干條細絲,繞在石榴包收口處。
薺菜黃魚脯原料:薺菜、小黃魚、蔥、姜。
做法:
1、小黃魚(挑選二三兩一條的那種)去頭剔骨,取肉,加適量鹽、蔥、姜腌制。
2、取走蔥和姜,在腌制好的魚肉上拍少許淀粉,入油鍋煎至兩面金黃。
3、薺菜焯水,擠干水分,切末,入鍋,加少許油翻炒(無需加水)。
4、入黃魚肉,加適量鹽,繼續翻炒至熟。
香椿豉油豆腐
原料:香椿、鹽鹵豆腐、紅椒。
做法:
1、香椿切碎,用鹽腌制10分鐘后,擠干水分。
2、鹽鹵豆腐、紅椒切丁。
3、豆腐丁入油鍋炸至微黃,撈出備用。
4、鍋底留少許油,香椿、紅椒丁下鍋炒香;再倒入豆腐丁,加適量蒸魚豉油(或椒鹽)、雞精,炒勻即可。
脆皮薺菜卷原料:薺菜、瘦肉、面包糠、豆腐皮、雞蛋液。
做法:
1、薺菜焯水切碎,拌入瘦肉末,加調味料。
2、豆腐皮切成10厘米見方的若干小方塊,放入薺菜肉末餡料,卷起。
3、每個薺菜卷外表滾上雞蛋液,再均勻地裹上面包糠。
4、起油鍋,待油溫四成熱時,入薺菜卷炸;關小火炸2分鐘左右;將火再次開大,炸半分鐘后撈出。
花蛤爆炒油菜花
原料:油菜花、花蛤。
做法:
1、花蛤焯水,取肉。
2、油菜花切段,入油鍋煸;加入蒸魚豉油、糖等調味料爆炒(無需加水)。
3、再倒入花蛤肉,爆炒至熟。
清熱蛋花羹
原料:蒲公英、雞蛋、火腿、春筍。
做法:
1、蒲公英取頂端最嫩的部分,焯水后,切成末,擠干水分;雞蛋打散;火腿、春筍切末。
2、起油鍋,入火腿末和春筍末,顛炒,調味,盛起備用。
3、鍋內倒入鮮湯,沸騰后勾流水芡,下火腿末、春筍末和蒲公英末,淋入雞蛋液,沸騰后即可裝盤。
注意 且吃且珍惜
野菜食用前最好清水浸泡20-30分鐘
春天最重要的節目當然是踏青,那踏青最重要的節目呢?當然是賞花和挖野菜。不過,薺菜長什么樣,馬齒莧是不是有“齒”,恐怕很多年輕朋友和它們都是“相見不相識”。這樣的結果是什么?挖了很多野草回家出糗吧。
大哥,你挖的不是野菜是野草
“這個是馬齒莧嗎?能吃不?”上周末,“80后”市民小張跟著父母到郫縣團結鎮祭奠先人,隨后,父母到山上挖了一塑料袋野菜回家。“這野菜煮熟前后樣子可真不同。我媽指給我看的薺菜、蕨菜、折耳根,真不是平時放在盤子中的樣子。”
另一邊廂,家住圣燈社區的趙先生也挖了一大袋“野菜”回家,沒想到被妻子鑒定為野草,根本不能吃。原來趙先生公司組織了春游,看到同事去挖野菜了,自己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著鏟子就上山了。“幸虧妻子認識,不然把這些野草吃下去還不得食物中毒啊。”
忌多,有些野菜吃了容易引發皮膚病
那么,到底要如何才能真正挖到野菜?記者咨詢了一位常年到山上挖野菜的市民吳女士。她告訴記者,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大頭菜、馬齒莧菜、薺菜等的確 分布在近郊山上。至于這些野菜長什么樣,可在百度上搜圖查看。吳女士認為挖野菜的訣竅很簡單:認識的挖,不認識的別挖。而且,野菜拿回家食用前,最好先在 清水中浸泡20-30分鐘。
就此,記者詢問了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專家何梅。她提醒,吃完野菜后再曬日光有可能皮膚會出現過敏,比如食用了灰菜后,皮膚經陽光暴曬,就極易誘發日光性皮炎,因此,食用野菜淺嘗輒止就好。
野菜未必更養生 某些營養素含量高≠營養價值高
清明是踏青春游的好時節,采野菜也受到不少都市人群的追捧,薺菜、苦菜、馬齒莧都是人們喜愛的野菜,也有人喜食野菜是為了追求更健康、養生的理念,專家表示,野菜中的某些營養素含量確實相對較高,但并沒有必要為此追求野菜的養生價值。
某些營養素含量高≠營養價值高
人們采食野菜,既是一種生活情趣,有時也是為了追求其健康及營養價值,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楊文嬌解釋,一些野菜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相對高于 人工種植的蔬菜,而且其中的營養素含量與野菜種類也有關系,即便在同一塊土地中生長出的野菜,不同的種類在生長過程中從土壤中吸收的成分也不盡相同,如香 椿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薺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等,但某些營養素含量高并不等同于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野菜中某些營養素含量較高時相對而言,并 不會比人工種植蔬菜高出太多,完全依靠某種野菜攝入營養素或達到某種養生效果的觀點是錯誤的,完全沒有必要刻意推崇其養生功效。
野菜烹飪前焯水可去除草酸
楊文嬌建議,野菜在烹飪前最好先焯水,“因為不少野菜中草酸等抗營養因素的含量是比較高的,會影響蛋白質及礦物質等營養素的吸收,在進入人體后也容易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容易形成結石。”
避免有毒野菜,盡量采集熟悉種類
楊文嬌解釋,一般來說公路兩旁的野菜污染相對嚴重,另外,在不能明確是否噴灑農藥的田地的野菜盡量避開,“有些野菜會在接近農田和果園的地方生 長,果園往往果樹結果之前打藥,現在也正是人們挖野菜的時節。”廢棄建筑物附近生長的野菜也不建議采集,另外,有些野菜本身是有毒性而且很難辨別,為了避 免嚴重后果,建議人們在采集野菜時避開自己不認識的野菜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