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從未停下輻射的腳步。在過去半年里,這里一直在繪制一張國際頂尖技術和團隊的分布圖。
“要在全球坐標系里找準中關村的定位,迅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成為世界科技創新領域的引領者。”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
在他看來,“近年來,中關村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但與國際上創新中心的人才和技術對接,大多是‘零敲碎打’。而這一次,中關村將以技術分布圖為開端,系統地掌握全球產業創新集群特點,與掌握行業領先、顛覆性技術的人才及團隊合作,把中關村的影響力輻射到世界各地”。
在過去20多年里,中關村一直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當年,這里誕生了我國第一家國家高新區。而今,星火燎原,國家高新區已達105家,遍布大江南北,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
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中關村面向世界,輻射全國,致力做好“深化改革先行區、開放創新引領區、高端要素聚合區、創新創業集聚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
把“1+6”先行先試政策輻射到各地,把中國高科技園區的影響力輻射到硅谷,把中國標準的創造力輻射到世界經濟版圖,最近幾年來,不斷改革,不斷示范,不斷輻射,中關村在轉型關鍵期豎起了高新大旗。
實施“創新驅動”,引領“自主理念”
“你別小瞧了這瓶瓶罐罐,本領可真大得很。”威業源企劃部黃雁,指著瓶子里微微發黃的液體,“這是緊急泄露處理液,里邊的微生物能吃掉漏油。”
2010年,大連油管爆炸,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威業源接到交通部緊急通知,提供“微普緊急泄露處理液”及相關噴灑裝置。
黃雁說:“此前,我國在處理一些小型溢油事故時曾使用過相關產品,但在這么大范圍污染中采用生物技術處理溢油事故,在國內尚屬首例。”
截至7月26日海上清污基本完成,威業源的微生物,共參與清理港口周圍183平方公里的浮油。
這件事震驚了千里之外的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發生石油泄露后,清理油污的辦法也就那么幾種。要么是圍起來打撈,要么是用海綿吸收,辦法實在有限。現在可以再加一條,把油污‘吃’了。”
“與傳統處理方法相比,生物修復技術具有諸多優點,污染物可在原地被降解、清除;修復時間較短,修復經費較傳統化學、物理方法更節省;不產生二次污染。”黃雁說。
實施“創新驅動”,引領“自主理念”。在過去多年里,中關村把自主創新技術和理念輻射到了全國。
“近幾年,中關村示范區整體技術交易額占全國的近1/3,近70%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對于中關村企業的輻射能力,中關村環保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王彤說,“我舉一個例子,節能環保產業輸出技術的交易額,占中關村示范區總額的20%。在輸出技術的同時,中關村還輸出了自主創新的理念。”
在我國,自主創新起步較晚。在各自發展中,一些地區關注經濟,而忽視了技術創新;在粗放式增長背后,走上了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重視創新的力量,在中關村,一批科技型企業已走出國門,與世界巨頭爭雄。在這個過程中,中關村把創新理念輻射各地。
“關注污水,關注大氣,關注垃圾。”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秘書長徐云說,“中關村節能環保企業超過2000家,產值年均增長超過20%,年收入達到1億元以上的達194家,儲備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領先的技術,形成了一批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龍頭企業。”
搭建“人才橋梁”,把中國高新區開到硅谷去
一個來自美國硅谷的考察團,一群各色皮膚的團員,在中國6座城市里穿梭。
在這支隊伍中,王旸是唯一的中國人。而其他人,多是聽到他回國的消息后,從美國、加拿大等國趕來的。
一個王旸,緣何擁有如此影響力?
原來,他是中關村瀚海硅谷科技園區總裁;而中關村瀚海硅谷科技園,是中國第一家在美國硅谷通過置業建立的高科技園區。
“在入駐科技園之前,這些企業都希望來中國尋找機會。”王旸說,“與遍布硅谷的科技園、孵化器相比,中關村瀚海硅谷科技園最獨特的地方,就是為當地企業提供與中國對接的橋梁。”
2012年2月17日,美國洛杉磯,中美經貿合作論壇暨項目簽約儀式上,中美雙方就搭建科技交流平臺“中關村瀚海硅谷科技園”達成了協議。
“瀚海在中關村做強,能夠影響北京,影響中國;在硅谷做強,能影響美國,甚至影響世界。”北京瀚海智業投資管理集團董事長王漢光說。
美國加州圣荷西市布洛洘路97號,一棟占地25畝、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富有現代氣息的3層建筑。這里就是中關村瀚海硅谷科技園。這里堪稱一塊寶地,距圣荷西國際機場不過5分鐘車程,而且毗鄰富士通、西門子、索尼等世界巨頭企業。
2012年,該園由中關村管委會委托民營孵化器公司瀚海籌建和運營。由此開始,中國高科技園區開到了世界智力資源和高科技產業最為密集的硅谷。
“我們要將國外先進技術和高層次人才‘引進來’,同時幫助中關村企業‘走出去’。”瀚海硅谷科技園副總裁陸蓉蓉說。
在過去一年多里,中關村瀚海硅谷科技園吸引了美國當地入孵企業數十家,有幾百位創業者前往接洽。
“入駐企業有2/3是華人創立的,但美國土生土長的創業團隊越來越多。”中關村瀚海硅谷科技園資深項目經理朱檳說,“目前,科技園已和麻省理工、哈佛大學等孵化器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打通了美國東西兩岸的創業資源與人才通道。”
把中國高新區開到硅谷去,把硅谷智力資源引回來為我所用。中國駐舊金山經濟商務參贊夏翔說:“作為中美科技人才文化交流的橋梁,瀚海硅谷科技園的作用已經顯現。”
敢于“先行先試”,改革成果輻射各地
“明知股權激勵是留住核心人才的最好方法”,但在過去多年里,王玉一直有苦難言。
作為武漢高德紅外公司副總經理,他曾經推動過股權激勵,但“個人所得稅要現行交付,而且稅率遞增后最高可達45%。科研人員即使分到股份,也交不起按照股價征收的高額稅款,公司股權激勵計劃一直被擱淺”。
如今,隨著新政在東湖獲批,王玉的煩惱也將煙消云散。
“新政規定,技術人員一次繳納稅款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分期付款,最長期限可達5年。”王玉坦言,“得了股份的員工壓力大減,公司股權激勵有望重新啟動。”
除了這條之外,王玉所在的武漢東湖,還享有另外兩項政策,將企業為研發人員繳納的“五險一金”、醫藥企業發生的臨床試驗費等列入加計扣除范圍;將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比例由2.5%提高到8%,且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
其實,東湖的新政受益于中關村。早在兩年之前,中關村就開始了“1+6”先行先試的改革。
所謂“1”,就是建立中關村創新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建立跨層級、跨部門的協同創新組織模式;所謂“6”,就是先行先試的6條政策,其中包括東湖推行的3條新政。
幾個月前,百度公布了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在技術研發方面,總投入9.42億元,同比增長72.6%,再次刷新了今年第一季度創造的8.1億元紀錄。而在中關村,在科技創新、科研投入領域活躍的企業還有很多。今年上半年,中關村科技活動人員40.9萬人,同比增長19.8%;企業內部用于科技活動經費支出417.9億元,同比增長27.7%。
這些與上述3項新政密不可分。
由于試點效果明顯,相關部委在評估后,決定把中關村這3項試點政策,擴展到武漢東湖、上海張江以及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
敢于“先行先試”,中關村改革成果讓更多地方受益。在探索6年之后,中關村園區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天津濱海新區輻射。而在今年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把新三版擴大到全國。
共舉“金字招牌”,產業梯次布局
“這將使普析發展進入黃金機遇期。”對于中關村平谷園揭牌,田禾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作為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坦言:“中關村是一塊金字招牌,能為企業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田禾所在的普析公司,是一家提供分析儀器,檢測試劑,前處理設備、方法、標準的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在美國、英國都設有子公司。
對于所在園區納入中關村,田禾認為“這對于區縣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利好消息”。
在他看來,“企業地處遠郊區縣,在追求高和新時更不容易。中關村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高地,按照中關村產業布局發展,勢必會帶動區縣產業轉型升級”。
去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了中關村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調整方案,北京房山、門頭溝、懷柔、平谷、密云、順義和延慶等7個遠郊區縣,首次擁有了中關村園區,享受中關村各項政策和配套政策措施。
在此次調整中,中關村示范區原有的一些不適合高新技術發展的區域被調整出去,新納入了一些適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區域。
在中關村管委會委員李翔看來,“把北京郊區縣的產業發展空間,納入中關村示范區政策覆蓋范圍,有利于充分利用中關村示范區的政策和標準體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形成有機的產業梯次布局,進一步發揮中關村示范區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不止北京,江蘇常州、河南南陽,一些地方政府正和中關村聯合,建立高新園區。把產業引導能力輻射到各地,作為我國首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正為我國產業轉型貢獻力量。
樹立“科技自信”,中國標準影響世界
對于真才基而言,有兩幅照片讓他銘記心間。
一幅照片攝于7月26日,在國務院國資委舉辦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上,他作為大唐電信集團董事長接過國資委頒發的“2010—2012年任期業績考核科技創新企業獎”。另一幅攝于1月18日,他在人民大會堂從黨和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榮譽證書。
在真才基看來,這兩幅照片,見證了大唐電信集團的“標準之路”。
開拓3G,領跑4G,變中國標準為國際標準,過去10多年里,大唐電信集團不斷創新,成為我國企業中為數極少的“標準為王者”。
過去幾年,大唐電信集團實現了國際標準競爭的重大突破,主導提出了第四代無線移動通信國際標準;與此同時,TD-SCDMA用戶超過1.3億,占3G市場份額近40%。
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標準。面對全球領域技術革新浪潮,一批中關村企業,從標準這一產業鏈高端環節出擊,把中國標準的創造力輻射到世界經濟版圖。
截至2012年年底,中關村企業參與制修訂標準4471項,包括國際標準103項、國家標準2566項、行業標準1677項、地方標準125項。
在近日發布的《標準化行動計劃(2013—2015年)》中,中關村提出,“將‘標準創新服務’作為中關村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以標準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和經濟轉型,搶奪產業競爭制高點”,“打造成為世界先進標準創制的引領輻射區”。
“我們有理由相信,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擁有這樣的科技自信,共同承載起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真才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