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竊聽軟件”公開兜售 智能手機面臨風險

2014-05-11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你在享受智能手機帶來的諸多便利時,是否會想到,一個小小軟件就能讓你的手機瞬間變成他人的“竊聽器”。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具有監聽、竊密功能的多款“竊聽軟件”在網上銷售火爆。記者隨機試用一款軟件發現,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自己的通話錄音、收發 的短信、精確位置等隱私信息被全部監控,其強大功能令人毛骨悚然。用戶手機一旦被安裝此類軟件,信息安全甚至生命財產安全將面臨嚴重威脅。

   “竊聽軟件”網絡熱銷 購買者遍布各地

   “監聽、跟蹤、婚戀調查、企業竊密,一個軟件統統搞定。”記者在搜索引擎輸入 “臥底軟件”“竊聽軟件”等關鍵字后,即顯示出大量銷售此類軟件的信息,販子們有的直接公布QQ號和電話號碼,有的則設立了專業網站,明目張膽地經營竊聽軟件生意。

   記者隨機打開一家名為“007監控軟件”的網站,從表面上看,該網站極像正規的電子商務網站。按照網站上留下的QQ號碼,記者與其客服人員取得聯系。

   “軟件的功能包括通話內容錄音監聽、現場環境錄音監聽、短信內容攔截、通話記錄攔截、手機基站定位等,無論是安卓還是蘋果手機,均可不限次數安裝。”客服 人員介紹說,軟件并不是安裝在自己的手機上就能監控他人,而要安裝在被監控對象的手機上,所以最好是買一個新手機,安裝軟件后再贈送給對方。

   客服人員說,軟件的價格是3300元/年,是業內最低價。“我們是老字號,技術成熟,網絡服務器在國外,安裝后不會被任何殺毒軟件發現,我們每天能接十幾單生意呢。”

   記者暗訪十余家此類網站發現,各網站銷售的竊聽軟件雖然名稱五花八門,但功能大多比較類似,價格普遍在3000元到3500元,多數網站每天銷售額可達到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為拓展“業務”,不少網站正在各地招募加盟商、代理商。

   誰在購買竊聽軟件?暗訪中,多家網站客服人員透露,購買者遍布全國各地,多用于商業竊密、婚外情調查、私家偵探等。但記者發現,絕大多數網站已發布免責聲明稱“客戶購買商品的用途與本站無關。”

   神不知鬼不覺 手機瞬間淪為“竊聽器”

   竊聽軟件的功能是否像網站宣傳的那樣強大?不少網站客服表示可以“先試用再購買”。為一探究竟,記者用自己的手機試用了“007監控軟件”。

   按照客服人員發來的教程,記者將該軟件安裝到安卓手機后發現,手機桌面、軟件列表都沒顯示這一新安裝軟件,手機上的殺毒軟件也毫無反應。

   隨后,記者按要求把自己的郵箱地址和手機號碼發給客服人員。他先確認軟件已經安裝成功并激活,再要求記者將手機連接到網絡,打幾個電話、發幾條短信,再登錄郵箱查看竊聽結果。

   按要求完成相關操作后,記者登錄郵箱看到,剛才的通話錄音、收發的短信,手機中完整的通訊錄,記者的精確地理位置都已經被傳到了郵箱,甚至還有記者打電話之前的“現場環境錄音”,效果非常清晰。

   “這僅僅是軟件功能的一部分而已。”客服人員說,“不管你是否在通話中,只要操作者在后臺控制,就能隨時監聽你周圍的聲音,你在哪里,在跟誰說話,說了什么,我馬上就能知道,手機換了電話卡我都能繼續監聽你。”

   竊聽軟件一旦安裝,用戶往往很難察覺。客服人員透露,只要把竊聽軟件安裝到手機上,除非刷機,否則不可能將其刪除。這些監控信息會在有網絡連接時自動傳到 指定郵箱,沒有網絡連接時自動存儲,只要連接到網絡立即上傳。“除了流量會有所增加,不會出現任何異常,就算發現了流量異常,也查不出原因。”

   若非親身經歷,記者根本無法相信自己的手機竟瞬間淪為“竊聽器”。一旦這些公開銷售的竊聽軟件被安裝到用戶的手機,無疑將給用戶的信息安全甚至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防范意識需加強  監管打擊待升級

   近年來,網絡信息犯罪手段不斷升級,面對技術含量更高的竊聽軟件,用戶應如何防范?執法部門又該如何監管打擊?

   “竊聽軟件往往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條件下被安裝到手機中,因此用戶必須加強自我防范。”國際關系學院信息科技系副主任王標說,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手機,不要 輕易接受他人贈送的手機,要到正規手機售后維修點去維修手機,避免不法分子趁機安裝竊聽軟件;一旦發現手機流量異常或可疑應用上傳隱私數據,應及時求助于 正規售后服務商,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處理。

   而對于執法部門而言,監管打擊卻面臨難題。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陳世偉表示,之所以此類犯罪活動屢打不絕,一方面,銷售竊聽軟件等犯罪活動利潤率堪比販 毒,犯罪分子不惜鋌而走險;另一方面,此類犯罪多在網上進行,流動性極強,加之網絡交易記錄極易銷毀,調查取證難度很大。

   在暗訪中,“神鷹手機監控軟件”的客服透露,“之前網站被屏蔽過好幾次,但我們網站的服務器在國外,遭屏蔽后,過幾天換個域名就重新開業了,我們一般不會接受當面交易,就算發生極端情況,隨時銷毀交易記錄直接‘跑路’就行了。”

   “面對不斷升級的犯罪手段,執法部門的監管打擊也必須升級。”陳世偉建議,公安機關要不斷提升“技術武器”,提高針對網絡犯罪的調查取證能力;同時,要深 入到各網站、QQ群,掌握犯罪手法和特點,利用其留下的聯系方式,順藤摸瓜,對犯罪分子予以嚴厲打擊,并對其持續保持高壓態勢,震懾違法犯罪活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