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專家:一些看似正常衰老現象實為早期癡呆癥狀

2015-01-16  來源: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字體: ]

今天忘帶鑰匙,明天忘記關門,后天忘記關火……很多人覺得“老了都這樣”,殊不知正在緩慢地變成癡呆患者。中日友 好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彭丹濤提醒,由于早期癡呆的一些癥狀和正常衰老的情況相似,往往易被忽略掉,進而耽誤診治。因此,學會如何區分二者至關重要。

  癡呆的臨床癥狀主要體現在智能精神方面,例如記憶力減退,執行能力弱,思維判斷能力差、情感淡漠等。“與突發疾病不同,這是一個緩慢變化的過 程,具有隱匿性。”彭丹濤說,“加之人在衰老之后,也會出現記憶力和操作能力變差的現象,因此早期癡呆的一些癥狀被認為是正常衰老,從而忽視病情。”

  事實上,隨著病情發展,癡呆會呈現出與正常衰老截然不同的癥狀。例如中期患者在吃藥、洗漱等生活方面都需要由人提醒來做,甚至不能出門買菜、處 理錢財。到了晚期,患者已經不能進食、吞咽,甚至大小便失禁。更嚴重時,患者不能行走,只能臥床。“不光是病人痛苦,家里和社會的負擔都會急劇增加。”彭 丹濤說。

  既然癡呆需要及時診治,耽誤不得,那么如何辨別出記憶力下降等癥狀究竟是癡呆還是衰老?彭丹濤給出一個方法——看這個人能否獨立生活。

  “如果一個人的認知能力下降到已經影響到生活的獨立性了,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一般就是已經到了疾病的階段了。”彭丹濤說,“生理的衰老不會導致自己不能穿衣,不會洗漱,不能進食。日常生活能力是否受損,是區分衰老和癡呆的界限。”

  一旦診斷為癡呆,除醫生指導下的藥物治療之外,家屬陪伴下的康復護理也非常重要。彭丹濤提醒:“家屬注意要做順應性護理,誘導、啟發、鼓勵,而 不是責罵‘你怎么連衣服都不會穿了’,‘我剛說完這句話你怎么又問啊’,這會讓患者受到打擊,情緒低落,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做事。”此外,在家屬的陪護和指 導下,讓患者鍛煉生活自理能力,甚至練習聽讀寫,都會對改善病情有所幫助。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