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北京宣武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神經內科副主任陳彪說,帕金森病一貫被稱為 “老人病”,不過有關研究顯示,受環境污染、腦外傷、吸毒等因素影響,年輕人也有可能患帕金森病。因此,需要及時發現身體發出的患病信號。
陳彪指出,我國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患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分易感期、高危期和運動癥狀狀態期三個階段。所謂高危期就是已經患病,但是還 沒有出現震顫、運動遲緩等癥狀,此時會出現一些癥狀:如嗅覺減退、便秘、睡眠障礙、抑郁等。出現以上癥狀的人群應提高警惕,盡早排查帕金森病。
許多人對帕金森病的認識就是手抖。“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表現之一為震顫,即大家所說的手抖腳抖,但并不是所有的震顫都是帕金森病。”陳彪介紹,震顫可以分為很多種,常見的有生理性震顫、原發性震顫及帕金森病震顫。
北京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宇清說,很多人會把原發性震顫誤以為是帕金森病,其實二者有明顯的區別。原發性震顫多表現為在活動時震 顫,靜止時很少出現。帕金森病的震顫往往是靜止時出現不自主地有節律顫抖,通常會出現單側手搓丸樣運動。此外帕金森病除了有震顫的表現,還會出現運動遲 緩、肌張力高、姿勢和步態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