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已經成為現代人越來越熟知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但人們對抑郁癥普遍存在很多認識誤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抑郁癥 已成為全球排名第四的疾病負擔,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第二大高致殘性疾病,僅次于冠心病,抑郁癥防治刻不容緩。近日,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藥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教授共同做客新華網,深入解讀目前抑郁癥的發病與防治情況,給出防治抑郁癥的科學、規范方式。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藥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教授做客新華網
抑郁癥可防可治 盡早干預提高療效
楊甫德表示,抑郁癥已經成為我國常見心理精神疾病,尤為需要關注的是,其治療率不到10%。抑郁癥存在“四高四低”的現象:高患病率、高自殺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識別率、低有效率。
“造成抑郁癥治療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人們對抑郁癥的認識存在誤區,經常認為是由于壓力過大、遇到挫折才發生,對患抑郁癥有病恥感。” 楊甫德強調,患者和家屬要正視抑郁癥問題,任何原因導致的長時期情緒不好,都應及時就醫,科學診治。
司天梅表示,抑郁癥是一種有生物基礎的心理精神疾病,并不是“心病”、性格問題。目前研究顯示,抑郁癥患者在某些特殊的腦區,這些神經遞質的水平和功能出 現了紊亂,患者表現出相應的焦慮、抑郁情緒,睡眠障礙或興趣不足等癥狀。現有的抑郁癥藥物主要通過調節這些神經遞質,讓它們之間產生新的平衡來治療抑郁 癥。
“人們一般認為抑郁癥是情緒問題,其實這些情緒是腦內的變化引起的。情緒高低、有沒有食欲、睡眠如何,都是大腦中化學物質不平衡引起的。”司天梅說。
由于抑郁癥與自殺密切相關,人們對抑郁癥心懷恐懼。楊甫德表示,抑郁癥不但可防可治,如果早發現、早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實現治愈。“在抑郁癥發病半年內 得到正規、科學、及時、有效的治療,痊愈率會更高、復發率更低,將來治愈得會更好,要樹立早發現、早治療理念。”楊甫德說。
楊甫德同時強調,治療抑郁癥要注意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的聯合。其中,藥物治療是基礎,輕度抑郁癥也要盡早進行藥物治療。據了解,目前抗抑郁藥很多,對中重 度患者效果不錯。同時,心理治療有助于提高療效,加強服藥依從性,改善患者社會功能。“在治療過程當中,要持續正規、足療程用藥,制定嚴謹、科學的治療方 案,不能隨意而為。”楊甫德說。
抑郁癥是慢性疾病 自我管理很重要
有人將抑郁癥稱為“心靈感冒”,的確,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精神疾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康復周期也較為漫長,并且較易復發。
“抑郁癥是慢性疾病,藥物治療起效很慢,通常起效需要2周左右時間,患者在不知不覺中情緒就改善了,有了活力和精力,而不像吃退燒藥就能退燒一樣。”司天梅說。
楊甫德表示,在抑郁癥的長期治療過程中,要樹立一種以年為單位的治療理念,要在更長的時間里進行系統治療,防止復發。
大眾對于抗抑郁藥經常會陷入誤區,有抵觸心理,例如懼怕不良反應,不愿長期服藥等。司天梅表示,抗抑郁藥大多數的不良反應出現在治療早期,例如焦慮、失 眠、惡心等癥狀,一般在一周左右時間會消失。抑郁癥治療是長期過程,擅自停藥會出現停藥反應,癥狀也可能會出現波動。要定時看醫生,按照醫囑進行治療。
司天梅表示,抑郁癥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要注重自我管理,應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患者、家屬要了解可能引發抑郁癥的因素,例如家庭的教育方式、相處方式、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等。
第二,要堅持治療。及時監測情緒變化和不良反應,防止在治療過程當中已經穩定的情緒又出現波動。
第三,患者要監測自己長期服藥中的問題,與醫生溝通,及時處理。
此外,藥物治療是方法之一,病人還要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情緒有所改善后,但精力不足、容易疲乏,這就要堅持鍛煉,例如做有氧運動他康復有所幫助。
“在疾病緩解期,有可能在生活當中一點的小事,例如和人發生沖突,或者遇到挫折和困難,就很容易導致病情波動和復發。長期的健康管理包括掌握應對挫折的方法,能夠獨立處理、承擔一些生活中的挫折或壓力,讓病人保持康復的狀態。”司天梅強調。
遠離抑郁癥 記準“三不”原則管理情緒
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一理念在精神衛生領域顯得相當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防范抑郁癥呢?
“不要等到疾病進展到很重了再去治療,同時,一定要綜合治療效果才會更好。”楊甫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調整好心態,學會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心 存喜樂,以平和、積極、陽光的心態來對待自身狀況。同時,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睡眠,合理運動,健康膳食。
楊甫德總結了“三個不”原則,來預防抑郁情緒的發生:對過去不要后悔,對現在不要生氣,對將來不要擔心。“這是心態調整的一種具體做法。很多人往往是自尋 煩惱,明明這個事情過去很長時間,他還會想是不是做得不夠好,是不是做得不對,對當下的事情因為別人表情、語氣不好,他就跟別人吵架、生氣,對未來稍微遇 到一些挫折,就不敢面對,這些情緒都不易于抑郁的緩解。調整心態,就會預防抑郁情緒的出現。”楊甫德建議。
對于已經患有抑郁癥的患者來說,易復發也是治療抑郁癥的一大挑戰,如何預防抑郁癥復發呢?
據司天梅介紹,在抑郁癥長期的治療過程當中,依從性十分重要。“很多患者沒有意識到這是慢性疾病,有改善便自行停藥,只要復發過一次的病人,再次復發的風 險很高。此外,對于一些女性患者,在月經期前后情緒煩躁,應注意休息。圍產期、更年期的女性,患病風險也很高,多去看醫生,接受醫生的建議和治理,可以避 免以前的抑郁波動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