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基因檢測 不是“算命”

2017-07-12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孩子適合學什么?測一下天賦基因就知道!”“一口唾液在家采樣,不跑醫院不抽血。”“預測腫瘤風險,降低罹患概率。”……如今,“高大上”的基因檢測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類似廣告語隨處可見。基因檢測究竟是種怎樣的體驗?結果到底靠不靠譜?我們又該如何理性看待?

  體驗

  報告顯示52項高風險 有種近乎窒息的壓抑感

  在程磊看來,基因檢測是件挺“神秘”的事兒,向來喜歡“嘗鮮”的他花了999元,體驗了一把傳說中的“高科技”。

  收到公司寄來的檢測套件后,程磊按照要求采集了2毫升的唾液樣本,寄回給對方。經過十多天的漫長等待,他被告知檢測失敗,不得不重新取樣寄送。又過了大半個月,期待已久的報告終于“出爐”。

  “打開那一刻,心臟撲通撲通跳,跟高考查分似的。”程磊發現,整個報告包括祖源分析、運動基因、營養代謝、健康風險、遺傳性疾病、藥物指南、遺傳特征、第三方內容8個部分,大大小小的項目加起來足有200多個。

  “爆發力78分,耐力35分,難怪我短跑還算可以,長跑就很吃力,好在恢復能力不錯,有85分。”程磊興致勃勃地解讀著報告里的結果,似乎偷看到了自己的身體密碼。

  不過,當看到健康風險時,他頓時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里面涵蓋了運動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86個具體項目,居然顯示我有52項都是高風險,包括肺癌、胃癌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等聽起來就讓人很緊張的病。”程磊逐一查看疾病介紹、風險估值、病發平均值、預防措施以及治療方法,心情越來越沉重,“好像眼前處處都是雷區,有種近乎窒息的壓抑感。”

  盡管報告中也有聲明,稱“基因只是影響性狀的一部分因素,其他可能的因素包括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等”,但程磊當天晚上還是失眠了,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用手機不停地搜索著這些過去從來沒想過,甚至沒聽過的疾病,滿腦子都是自己以后“中招”倒下的畫面。

  相比之下,報告中的最后部分則輕松許多,“遺傳特征有見光打噴嚏幾率是不是正常、喝酒會不會臉紅、吸煙容不容易上癮、避錯能力如何等等。”

  市場

  產品五花八門 價格從199元到69800元不等

  記者在淘寶、京東等平臺輸入“基因檢測”,搜索出的產品五花八門,不同公司提供的項目中,既有癌癥基因檢測、肥胖基因檢測、酒精代謝能力基因檢測,也有兒童天賦檢測、美容基因檢測,價格則從199元到69800元不等。

  以一份定價7200元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套餐為例,頁面介紹顯示,檢測內容涉及智商、情商、特長、營養健康等四大類82項86個基因位點,其中,特長包括運動天賦、閱讀天賦、音樂天賦、財商天賦、演講天賦、數學天賦、英語天賦、漢語天賦。

  客服人員告訴記者,檢測是從口腔黏膜脫落細胞中提取DNA,進行實驗測序,然后對照亞洲人數據庫做分析,針對每一個檢測項目,報告中會有一個“好、中、差”的結論。當記者追問準確度時,對方語焉不詳,只強調“已經做了9年,準確度可以放心。”

  而在線下,同樣不乏類似檢測。東五環附近的一家醫院旁,一塊黃底白字的招牌格外醒目,“親子鑒定防癌基因”的大字下,還特意標出“兒童基因檢測”和“天賦基因”。這家公司的官網上,赫然打著“創客代理火爆招商進行中,與您共享基因產業千億財富盛宴”的廣告。

  記者提出希望咨詢天賦基因檢測的相關內容,工作人員立即捧出一本近70頁的報告示例,“全套下來5700元,會對智商、情商、藝術天賦、體育特長和五大性格特征相關的93個基因131個位點進行檢測,我們這里負責取樣,送到實驗室做分析,之后還有專家負責解答。”

  仔細查看具體項目后,記者發現,此前電商平臺的套餐中,情商被分為大五維性格、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激勵、人際關系處理、情緒識別、情緒管理,每項對應2到6個基因,而這份套餐中,情商則被界定為領導力、冒險精神、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每項分別對應1個基因。

  “孩子到底適合學畫畫還是學音樂,一測就知道,省得走彎路。”工作人員指了指墻上的授權書,“我們這兒絕對權威,還可以做基因身份證,像一些兒童哮喘、多動癥、自閉癥,也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及早發現苗頭。”

  觀點

  測了幾個基因位點 就想準確預測數量性狀 不大可能

  “人與人之間在體能、智力、音樂等方面的確存在天賦上的差異,但是不是可以通過檢測幾個基因或者全基因組測序,就把一個人的天賦準確鑒定出來,以此為參考進行培養,我個人認為并不可靠。”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陳華表示,遺傳學中把人的表型或性狀分為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前者是一些非此即彼、有或無的性狀,比如血型、瞳孔的顏色,而后者則是指性狀的差異呈連續狀態,比如身高或體重。

  其中,質量性狀通常是由一個或少數幾個基因所決定,而數量性狀則由多個基因同時決定。以身高為例,目前研究已經發現有上百個基因位點與之相關,每個基因位點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張三和李四的身高差異是大量位點上的累加結果。這里面有主效基因,也有微效基因,基因之間還有相互作用,機制非常復雜。另外,數量性狀往往不僅由基因決定,還會受到后天環境的影響。像日本人,原來身高不是很高,但二戰后,新一代的年輕人身高比父輩要高出近10厘米,跟戰后營養改善,多喝牛奶有關。

  陳華坦言,以現有的科研進展來說,對很多數量性狀,都只是大海撈針似的找到一部分基因位點,對個體間表型差異的遺傳率只能解釋一小部分。比如,二型糖尿病,目前已發現的幾十個GWAS基因位點只能解釋不到10%的差異。也就是說,大部分個體之間的差異還沒辦法知道相應基因在哪個位置。所以,如果只是測了幾個基因位點,就想準確預測數量性狀,不大可能。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市面上宣傳的很多名目,更多是種噱頭,比如所謂的冒險精神,既沒有準確的定義,也缺乏可以量化操作的指標。憑借這些原本就站不住腳的名目去判斷一個人情商高不高,顯然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陳華指出,對大部分不具備專業知識背景的老百姓來說,把科研中不確定性很高的東西加以包裝,簡單粗暴地得出結論,進行鼓吹和兜售,會對受試者造成很大的誤導,最終傷害的是剛剛萌芽的相關科研和產業。

  “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認為基因檢測都是忽悠人的。事實上,基因檢測已經在疾病診斷和優生優育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希望國家能夠及時出臺相關標準,對于一些成熟達標的項目,允許進入市場。同時,完善配套措施,進行調控和監管,引導大家更理性地看待基因檢測。”陳華表示,在現有條件下,公眾可以用一種相對簡單的策略加以鑒別。

  通常情況下,單基因疾病的檢測比較可靠,像罕見病,很多都是這種類型,比如瓷娃娃病,也就是成骨不全癥,就是與骨膠原蛋白發育有關的氨基酸位點突變造成。而多基因疾病,像我們熟知的高血壓、糖尿病,機理比較復雜,如果有人跟你說通過少數幾個基因就能準確預測,這樣的說法不可靠。

  至于癌癥,很多也是多基因的,而且發病機制不太清楚,很難通過幾個基因位點加以預測。當然少數一些癌癥,如乳腺癌,目前可以較好地判斷是否屬于高風險人群。一些檢測機構在報告中如果過度地夸大受試者有諸多患癌風險,無形中帶來的心理壓力反倒影響受試者的健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