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佳不但威脅著健康,甚至會影響到壽命。中國首個大型心臟康復認知調研結果13日在第28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公布,結果并不樂觀。調查顯示,超八成公眾不熟知心臟康復,心臟預防康復知識仍需普及。
心臟康復認知調研由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中國心臟康復聯盟以及《醫師報》聯合發起。
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博士馬魯鋒介紹,此次調研面向公眾部分覆蓋2.8萬余人。結果顯示,83%公眾不熟知心臟康復,七成公眾出現睡眠不足、情緒不佳、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等癥狀。“這顯示大部分公眾處于亞健康的心理狀態。”馬魯鋒說。與此同時,64%公眾曾漏服藥物;吸煙率約為33%,相比2002年全國行為危險因素監測顯示的人群吸煙率35.8%有所下降;運動量普遍缺乏,一個月內經常達到中等強度運動的僅占23%,運動頻率超過4天的僅占14%;水果蔬菜及谷物攝入偏少。
該調研面向醫生部分共覆蓋4000余人。調研發現,僅有25%的醫生經常進行心臟康復實踐,一些醫生對心臟康復的相關知識和預防建議不了解;僅有40%的醫生給予戒煙的建議,僅有33%的醫生能給出相對全面的處方建議。同期發布的中國醫院心臟康復預防治療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心臟康復存在地域差異,且缺乏專業人員。從調查結果看,心臟預防康復離不開大眾關注、醫院重視。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胡大一建議,心臟康復需要患者運動、營養、心理、戒煙、藥物“五大處方”打包式的介入,同時應發動護士等更廣泛的群體宣傳心臟康復知識,喚起社會重視和知識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