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今年“電荒”為何提前到(經濟聚焦)

2011-04-28  來源:人民網
[字體: ]

  國家能源局通報顯示,一季度我國全口徑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09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7%。其中,3月份與1月份的全社會用電量基本相當,接近去年7、8月份迎峰度夏高峰時段的用電量。1月份國網公司經營區域內有9個省級以上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區內最大電力缺口達2716萬千瓦。進入4月份以后,許多地區用電負荷大增,有的甚至開始限電。

  按慣例,夏天才是每年的用電高峰,一季度是能源需求的淡季。今年為何“電荒”提前到來?

  電力需求“淡季不淡”,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導致缺電加劇

  “用電量的同比大增不能認為是經濟過熱的表現,應當看到,雖然一季度工業用電量仍占全社會用電量較大比重,但這一比重環比有所下降,同時也低于近年來同期水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王思強說。

  今年一季度部分地區出現限負荷情況,除采暖負荷持續攀升、工業負荷恢復等需求側原因外,也受到電煤價格、電力跨區輸送能力等供應側的影響。

  與往年相比,今年一季度國內煤價持續在高位運行,波幅明顯收窄。中國煤炭協會副會長王廣德介紹,通常情況下,受氣候、煤礦節假日放假檢修等多重因素影響,每年一季度煤炭價格往往出現較大波動。而今年,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價格一季度波動幅度基本在10元/噸,波幅較大的廣州港也只有30元/噸。由于煤炭需求持續旺盛,國內煤價始終延續春節前后的高位態勢。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說,即便電力需求拉升,高煤價也使電廠沒有擴產積極性。他介紹,今年一季度,已經有電廠因為煤價太高導致電煤供應不足,進而停機。

  電力跨區輸送能力有限,也是導致今年“電荒”提前到來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國能源資源富集區與主要能源消費區呈逆向分布,我國煤炭、電力跨區轉運壓力很大。而當前,我國的煤炭、電力跨區輸送能力與實際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胡兆光認為,與煤炭轉運相比,電力跨區輸送具有環保、高效等優勢,尤其是在應對局部地區缺電方面,更能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他介紹,在這次“電荒”中,去年11月投運的寧東—山東±660千伏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就發揮了明顯作用,以往的缺電大省山東,這次就不是特別突出了。

  “當前局部地區的缺電,主要是體制性缺電、結構性缺電,加快理順煤電價格關系,加大電力跨區輸送建設力度,是從根本上避免‘電荒’的必經之路。”胡兆光認為。

  用電負荷將較快增長,需從供需兩頭緩解“電荒”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經濟運行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表示,今年一季度部分地區煤電油供應仍出現趨緊的狀況,未來趨勢不容樂觀。據國家能源局預測,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2.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左右;迎峰度夏期間,用電負荷將會較快增長,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電網電力供需仍存在偏緊可能。

  胡兆光認為,由于后備電廠建設有限,明后年,我國電力供應短缺局面還將加劇。他介紹,目前我國后備電廠建設情況不容樂觀,預計明年的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將比今年少1000萬千瓦,而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明后年我國社會用電量將會繼續增長。

  如何應對日趨嚴峻的“電荒”形勢?日前國家能源局已經提出,要從增加有效供給、壓縮不合理需求兩個方面著手,有針對性地緩解電力供需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一方面按照增加供給、優化需求、確保重點的原則,加強綜合協調,確保重要領域、關鍵時段、重點地區煤電油氣運供應。尤其是對于電力迎峰度夏工作,國家能源局要求各級經濟運行調節部門早研判、早準備,對可能出現的供應缺口,制定周密應對措施,確保居民生活和重點領域用電,絕不允許拉限居民生活用電。

  另一方面,在資源供給增長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控制不合理消費,穩定市場、穩定價格。國家能源局提出要充分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結構調整。

  胡兆光說,要緩解“電荒”,必須供應、需求兩頭出擊。要合理控制電力消費總量,歸根到底要依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在節能增效上下功夫。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