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市舊城人口將疏解20萬人,約6萬戶。昨天在市規劃委召開的“第五次北京文化名城保護論壇”上,副市長陳剛強調,舊城人口疏解堅持自愿的原則。目前,市政府已經選定了部分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用于建設舊城疏解人口的安置房。
“今年,市政府已經確定了10個房屋建設項目、500萬平方米的土地,為舊城向外疏解人口解決住房問題”。副市長陳剛在談到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時說,現在,舊城區內人口多仍然是影響其歷史風貌的主要原因之一。傳統四合院內,少則四五戶、多則十幾戶同住一個院子的現象仍然存在。為此,市政府按照有關計劃,在市民自愿的前提下,逐步向外疏解人口。“這些安置房全部安排在軌道交通線周邊,分布在朝陽區、海淀區、昌平區等全市各個區域,出行方便。”他表示,舊城人口疏解不僅改善了四合院內的人居環境,恢復古都風貌,還可以改善原來居住在大雜院內人們的居住條件。
“本市還將出臺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約束部分改造四合院的行為,”他介紹說,法律法規將對自有四合院改造提出技術規范和要求,不能脫離四合院的“精髓”隨意改造得面目全非。“十二五期間,力爭把舊城的居住人口和就業人口密度調整到適宜水平,嚴格控制舊城發展規模。”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本市將按照“政府主導、居民自愿、專家指導、社會監督”的原則,研究制定促進舊城人口疏解的相關綜合配套政策,為符合條件的外遷居民提供住房保障。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及交通設施保障,轉移舊城內的各項優質公共資源,使舊城人口疏解同時成為帶動其他地區發展的新機遇。與此同時,研究制定居民外遷后騰退用地和房屋的使用管理政策,促進舊城復興。并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及傳統平房區的歷史風貌,提升文化內涵,促進文化延續。注重人口疏解實施過程中的文化延續問題,保留一定數量原住民,保持人口結構多樣性。
相關新聞
本市嘗試通過色彩完善整體風貌
舊城保護將不止考慮到建筑形式,單獨建筑、一條街區甚至整個區域都將采用相近色系……形成一條和諧的色彩帶。記者昨天從市規劃委召開的“第五次北京文化名城保護論壇”上獲悉,從今年開始,本市將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進行色彩規劃專題研究。通過色彩來完善城市整體風貌。
“建筑色彩也是城市規劃和設計的重要方面之一,尤其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我們將在舊城整體氛圍內開展專題研究,如何用色彩來對舊城進行整體風貌保護。”參與此次研究的專家說。
本市已經選取了亦莊和通州新城作為試點,進行色彩規劃實驗。“我們在亦莊試點中,將顏色和城市規劃管理結合起來,圈定某個區域后,再為這個區域中的公共建筑選取一個色系,而普通住宅選取另外一個色系,同時保證兩個色系的搭配比較和諧,這樣區域中的建筑就能達到既能區分又和諧的目的,”相關專家說。而一些區域,甚至已經考慮到了外圍色彩的和諧。“我們在確定了南新倉的歷史風貌保護區邊緣后,為了顏色協調,周邊建設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外墻從紅色改成了灰色,和南新倉的主體色比較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