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財經 > 正文

中關村:用知識產權產業引領中國經濟升級

日期:2011-04-25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走進位于北京中關村的金偉暉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會議室里隨處可見的專利證書令人印象深刻。“對于我們這家有10年歷史的公司來說,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這些技術專利擁有權了。”公司董事長丁冉峰告訴記者。

  作為一家從事石油化工新技術開發及咨詢的高新技術企業,金偉暉公司憑借專利技術許可帶動專利設備銷售的商業模式,創造了總資產從當初的50萬元增長到6.88億元的神奇故事。而在中關村,像金偉暉這樣的企業并不在少數。

 

 

  2006年至2010年,中關村企業申請專利58558件,是“十五”期間的4.36倍;同時企業專利授權24569件,是“十五”期間的4.32倍,增幅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關村知識產權促進局局長徐正祥說,中關村經濟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知識產權產業特征。

  知識產權產業的概念由美國經濟學家聯盟首席經濟學家斯維克于2005年最先提出。徐正祥說,目前業界比較統一的認識是,該產業具有知識產權密集,主要依靠知識產權獲取高收益和高度依賴知識產權保護等特點,主要包含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產業、版權產業及知識產權服務產業等。

  過去25年,隨著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世界主要經濟體加快了從傳統工業產業向創新型的知識產業的轉型步伐。知識產權作為知識財產權利化的利益載體,其經濟價值已逐漸成為最為重要的經濟活動指標之一。

  據估算,2005年美國知識產權產業的產值已達到5萬億至5.5萬億美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的年度GDP總和。

  根據2010年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的初步測算,2009年,北京市知識產權產業增加值約為3211.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6.42%,相對2005年增長104.5%,其中中關村知識產權產業實現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已經成為中關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中關村是中國智力最密集地區,有近200所高校和研究院所,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創制了20項重要國際標準。中關村技術交易規模的80%輸往京外地區,中關村上市公司在全國各地設立的分支機構超過1000家。徐正祥說,在中國經濟向創新驅動模式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中關村將依靠知識產權產業釋放巨大的引領作用。

  2009年,北京市發布的《關于實施首都知識產權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以專利和版權為核心的知識產權產業,加快建設中關村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示范區,發揮知識產權作為區域產業集群的黏結劑和催化劑功能,推動中關村知識產權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