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下月起實施人行天橋等無障礙設施標準

2011-08-0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新建人行天橋及人行地下通道的自動扶梯,均應采用公共交通型扶梯,并設置附加制動器,以防驟;蚰嫘械裙收鲜鹿实陌l生。記者昨天(8日)獲悉,地方標準《人行天橋與人行地下通道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程》將于9月1日起實施。

    該標準適用于中心城區、新城、城鎮中心區等人行天橋、地下通道的無障礙設施設計。其服務對象為全體市民,包括行動不便需要特殊照顧的人群,如殘疾人、老年人、病人、兒童、孕婦、攜帶重物者等。

    6米以上過街天橋應設自動扶梯

    人行天橋、地下通道的服務范圍為1平方公里。國外一項調查表明,行人過街的目的主要是購物、健身、就醫、訪友等。標準據此規定,攜帶重物或乘坐輪椅出行的人流量較大地區,過街設施應設置坡道或電梯。與地面高差大于6米的,設置上行自動扶梯或電梯。

    根據專家現場調查,四環內尤其是大型商業區、活動聚集區、廣場等地,由于人口密度大、市政用地緊張等因素,人行天橋、地下通道的人流量較大。在這些單位寬度人流量大于每小時2500人的地區,宜設置自動扶梯,且須為公共交通型扶梯。與普通商用型扶梯相比,公共交通型扶梯每周運行時間可達140小時,且在任何間隔3小時內持續重載時間不少于0.5小時,載荷為100%的制動載荷。當扶梯運行速度為每秒0.65米時,上下水平梯級數量為4塊,最低不少于3塊。

    考慮到人行天橋、地下通道使用環境較差,標準明確公共交通型扶梯應設置附加制動器,防止停電等故障引起驟;蚰嫘小

    電梯門全開啟時間不少于5秒

    在城市繁華、交通樞紐地區,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宜設置電梯。但由于電梯等待時間較長,不適用于劇場、體育館等有可能瞬時人流爆發的地區。    

    為方便乘輪椅者進出電梯時觀察門內外的地平銜接,面對電梯門的內墻應安裝鏡子或采用鏡面不銹鋼,鏡子下沿距離轎廂內地面的高度不大于0.6米。專家解釋,從初稿中的0.9米減至0.6米,主要是考慮到輪椅視線的高度為1.2米。

    標準和低位選層按鈕要同時設置。其中,低位選層按鈕中心的高度設定為0.85至0.9米,并帶有盲文。電梯門的全開啟時間不得少于5秒,并配備防夾功能。同時,具備停電應急平層功能,保證乘客安全離開。

    據了解,電梯和升降平臺為垂直方向的兩種主要無障礙設施。但由于升降平臺在國內認可度較低,管理復雜,設備損壞率高,標準規定“優先選擇電梯”,特殊情況經報批后方可選用垂直升降平臺或樓道升降機。

    樓梯最多18級臺階就得設個平臺

    關于梯道階梯的設置,標準借鑒了《美國殘疾人法案可達性導則》的規定。人行天橋、地下通道使用梯道時,每道梯道的頂部及底部都要設置不小于1.5米乘以1.5米的平臺,相鄰兩個平臺間的階梯不得超過16級,特殊情況不超過18級。為解決入口高差的問題,梯道與地面人行道的連接處不要設置臺階,而應由坡道接順。

    因坡道可解決瞬時大量輪椅、提重物者的過街需求,適合設立于大型超市、火車站、長途車站、大型體育場館、劇院、醫院等地。輪椅專用坡道的凈寬不小于1.5米。調研發現,有些坡道按曲線布置時,乘輪椅者既要把握方向,又要加力驅動或制動,操作較困難。因此標準要求,坡道沿直線布置,且不使用鋸齒狀。

    坡道入口范圍宜設置雨棚。表面防滑處理應采用表面拉毛或防滑條措施,不能使用釉面防滑磚,因其積灰后更易打滑。如果坡道下方與車輛經過的地方相連,須在距離坡道底部不少于2米處,設立橫跨整條坡道寬度的護欄,防止沿坡道滑出的輪椅遭到車輛撞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